脑震荡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克服这几种心里模式获益匪浅
TUhjnbcbe - 2021/5/12 13:50:00

投资者亏钱的最主要原因有:沉没成本、锚定效应、处置效应、心理账户。

沉没成本

主要形容人因为前期错误投入的成本而影响后期行为的心理。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一听就懂了,当你在家里下载了一部内容很渣的电影,看了15分钟,觉得实在不能忍,你通常会毫不犹豫的关掉播放器,然后删掉原文件。

但同样的一部电影,你如果在电影院买票进场观看,你很有可能会一直强忍着把它看完,为什么呢?因为和你之前投入的成本不一样,在家里下载盗版,除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电费网费外没有成本,而电影票50元一张,你觉得中途退场太可惜了,于是就忍了下来。

其实无论你看不看完电影,你的票钱你永远是不会退给你的,你坚持看完我并不能减少损失,相反你还得多浪费一个半小时,买电影票的50元就是沉没成本,因为你摆脱不了它对你的影响,额外付出了一个半小时的代价。

沉默成本在股市里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补仓,很多人买了股票被套住之后,下跌中就喜欢补仓,越补越重仓,直到全仓被套,个别红了眼的人,接下来会借钱补仓,从而走上爆仓的不归路。

而这一切的开始,那一小部分被套住的仓位,可能也就万把块钱。

我们要明白,每一笔交易都是彼此独立的,你买入股票只能有一个理由,就是公司的盈利能力优秀,而不是你觉得它未来能涨,更不能是前面被套的仓位,想要降低整体成本。

下跌中补仓肯定是能降成本的,但这样一来会像葫芦娃里演的一样,二娃去救大娃,三娃去救大娃和二娃,四娃去救大二三娃,最后全部被蛇精拿下。

锚定效应

主要是指人很容易因为近期出现过的一些信号影响自己的判断。

听起来仍然很书面,但锚定效应在生活中的例子太常见了,我随便说几个,比如一姑娘25岁时找过一个高富帅,因为情感上的原因啊,没谈成,之后每找一个男朋友都要和那个高富帅比,心想当初那么好条件的我都没要,后面要找的最起码不能比那个差,姑娘没有看到自己年龄见到的现实,眼睛就盯着25岁时抛下的那个锚,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错就错在唯心和主观,没有根据客观实际,及时改变自己的策略。

锚定效应在股市交易的时候也很常见。

10块钱的时候为什么舍不得卖?是因为看到前几天12块的价格,10卖觉得不甘心。结果再也没等到12块,以后连10块都没有了。

10块的时候,被12元的价格锚定,8元的时候,被10元的价格锚定,3元的时候被5元锚住,一路下跌一路被锚定,一路不甘心。

这就是为什么连续暴跌的时候,股民往往呆若木鸡,丧失操作能力。

而当大盘开始反弹的时候如梦初醒,纷纷挥刀割肉,因为一反弹,股价容易达到之前锚定住的位置,于是很有割肉的冲动。

附背景资料

大盘年从点跌到点,只跑1.4%的持仓账户,而年1月底,回到了点,经过三个月的反弹,持仓账户竟然少了10.5%。

锚定效应在股市的应用,不仅如此,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拉高出货。

年中国中车涨到12元的时候,很多人恐高不敢买,等中车继续涨到39,再跌回19的时候,很多人就愿意冲进去捡便宜,12元不敢买,19元就敢买了。

12元觉得贵是因为心里的锚定在9块,19元觉得便宜是因为心里的锚定在39元的位置。

这就是前面讲的,人很容易因为近期出现过的一些信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

再讲一个最最最最最典型的锚定效应

就是成本价,很多人只要处于被套状态就舍不得卖出,套的越多,这个情况就越严重。

可能很多股民都不知道交易软件是可以修改成本价的,也许哪天你一不小心,脑震荡了,短期内失忆,我这时把的成本价改低50%,第二天你就痛痛快快地卖了。

或者大牛股拿不住,先给你脑袋来上一锤,让你再失忆一次,然后把成本价调高%,你就再也不怕被洗出去了。

从这个角度看,锚定效应中的人,其实没有比猩猩聪明多少。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

典型的操作就是,涨的时候拿不住,稍有利润就想卖出。跌的时候,又无法接受亏损状态卖出,再加上缺乏仓位管理,很快就处于满仓死扛的状态。

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

这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交易状态,有利润拿不住的恶习,决定了你在股市里只能赚点小钱;一亏损就死抗的恶习,决定了你迟早会在股市里亏成狗。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举个例子,如果你某天先丢了块钱,心情很难过,准备啃馒头省钱,结果在买馒头的路上捡了块钱,你就会很高兴,不吃馒头了。如果你某天先捡了块钱准备去吃大餐的时候,结果在路上呢,又把这块钱丢了,你就会很沮丧,可能就把大餐改成馒头了。

实际上,经过理性的计算,我们可以得知,这两种情况你的损益并没有差别。

行为金融学里讲过,一块钱损失的痛苦就得需要两块钱获得才能够让心里平衡。利润回吐的痛苦是没有赚到利润的2倍,亏损的痛苦是踏空的两倍。你踏空两万块钱的痛苦和亏损一万块钱是一样的。

利润回吐和亏损卖出更痛苦,人本能的会选择痛苦更少的那种选择,赚了就跑或是亏损不卖,是人的本能。

最近行情好,很多人又纷纷想着要卖出涨得跟烙铁一样的股票,美其名曰锁定利润,那其实锁住的是你在这轮行情中继续获得收益的可能性。

很多人都听说过,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这句话,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的散进散出,分散持股的顺趋势操作方式,才能确保做到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再来讲心理账户

继续举例子

你买了一个块钱的演唱会票,准备去听演唱会,但在路上的时候呢,你丢了一个块钱的公交卡,虽然很沮丧,但你会继续去看演唱会。如果你丢的不是交通卡而是演唱会的票,你很有可能就不去看演唱会了。

但实际上你都是损失了块钱,看或者不看演唱会都损失了块钱。

可仔细想一想,上面这两个回答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丢的是电话卡还是音乐会门票,总之是丢失了价值元的东西,从损失的金钱上看,并没有区别。之所以出现上面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就是大多数人的心理账户的问题。

人们在脑海中,把电话卡和音乐会门票归到了不同的账户中,所以丢失了电话卡不会影响音乐会所在的账户的预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旧选择去听音乐会。但是丢了的音乐会门票和后来需要再买的门票都被归入了同一个账户,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元听一场音乐会了。人们当然觉得这样不划算了。

认识到心理账户的存在,了解非理性的效应。应该明白,钱是等价的,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数额的收入一视同仁,做出一致决策。

股票投资时,分散持股是非常重要的,要追求整体收益,而不必追求每个股票都能获利。

作手百一

欢迎加入特战队

1
查看完整版本: 克服这几种心里模式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