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涵解女性如何从母亲角色转身,做更 [复制链接]

1#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呱呱坠地后,你便成了母亲。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你尽职尽责,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到学习的各种任务,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遗余力地做好“母亲”这一角色。

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时间做自己。生活中没有了自己,有时你会苦恼,因为身材已走样,容颜憔悴;有时候你会抱怨,因为整天像保姆一样,忙于琐碎的家务;有时你会焦虑,因为认知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水平,融不进现在的社会……

如何从“母亲”这个角色转身,去做更好的自己呢?我们不妨从赵涵(Caroline涵涵姐)的《涵解:无畏真实》去寻找答案。

01接纳平凡的自己

照片中的涵涵姐知性又美丽,视频中的涵涵姐出口成章又有智慧,现实中的涵涵姐却是一个疾病缠身的人。

她患有家族性高血脂症,又有先天性的牙瘤,从10岁到现在依然频繁地在各大牙医诊所“秀牙口”。初中的时候,她被足球击中左边的太阳穴,导致中度脑震荡,并留下后遗症。年,她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车祸,又导致寰枢椎半脱位。

寰枢椎半脱位的频繁发作让她几乎成了“废人”。她不能切菜、不能低头捡东西;必须调整座椅高度,让桌上的东西和自己的视线平行,站着办公,用脚捡拾掉在地上的东西。

面对如此迟滞的人生,有些人或许要以泪洗面了,可涵涵姐在饱尝病痛的折磨后,接受了这一现实,她曾和朋友调侃自己,“我的身体像一辆破自行车,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最最重要的是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有坚硬内核的牛油果。

有些女性成为母亲后,身体走样,容貌改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要做的是接纳这个事实,接纳平凡的自己。用涵涵姐的话说:“出来’混’,早晚要’坠’的,能兜就兜住,兜不住,就真实地让它自由落体吧。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既然容颜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那我们就用自己的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02打破花盆效应,走出舒适区

有些人在高考后疯狂撕书,认为再也没有苦读的必要;有些人上了大学就肆无忌惮地玩耍,认为混个毕业证就行了;有些人自上班之日再也不曾读书,认为此生与学习无缘;有些女性成为母亲后,甘愿在家带娃,做家务,任凭自己的认知能力降低却不去改变。

这些行为所折射的心理应该就是“花盆效应”,即把自己囿于花盆那么大的地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其实和“井底之蛙”无异,眼底无光,胸无大志。

我们来看看涵涵姐:高考失利后,涵涵姐走上海外求学之路。她熬过了很多个孤独和无助的夜晚,用2年读完了3年的课程。年,涵涵姐又考入墨尔本大学研究生部,并在同年,拿到了国际留学生奖学金。毕业后,涵涵姐入驻凤凰卫视。年尝试做自媒体,进入“线小达人”行列。

努力走出舒适区的涵涵姐令人刮目相看,人要给予自己极大的空间,才能自由生长。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打破“花盆效应”,你需要这样做:

请把“我要是……”这样的假设从生命里去除。没考上大学的人会说,“我要是好好努力,说不定能考上、类的学校”;遇人不淑的女子会说,“我要是没嫁给他,生活也不至于这么惨”……这样的假设只会让自己对现状越来越不满和愤怒。

像海绵一样吸收,拥有不同的背景知识,为自己的持续成长积攒底气。

03用读书丰盈自己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追求物质享受,于是“读书无用”又挂在有些人的嘴边。“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1.读书使涵涵姐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也让她对人生的诸多经历有了新的感悟。

2.读书使涵涵姐在经历创伤后,重新鼓起勇气面对生活。涵涵姐遭遇病痛折磨之时,也曾纠结、挣扎、抱怨,甚至一度陷入抑郁,而让她走出病痛的阴霾的灵丹妙药是书,特别是一些关于生命、关于哲学的书,“因为它们会像一座带在身上的避难所”。

3.读书是一种向外寻求帮助的有效方式,它让你在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得心应手。比如涵涵姐可以用书中的信息抑制自己的情绪波动,在一次次崩溃后重新建造自己的世界。

欧文亚隆说:“你也许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可以更好地成为自己。”而读书就是更好地成为自己的最佳方式。

总结:很多女性(尤其是母亲)被外界和自身的高标准绑架,无法打破身上的壁垒。涵涵姐说“命运给我们一颗柠檬,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如果我们有这种整合内在的能力,就会成为那个自信、自在、独立、安稳、完整的自己。

希望赵涵的《涵解》让你在不完美的世界里,真正快活一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