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公共场所遇熊孩子怎么办网友建议开辟 [复制链接]

1#

最近,有一则因孩子在高铁吵闹,家长和乘客互怼的新闻持续引发争议,大家有的吐槽,有的支招,甚至建议高铁专门辟出一个带孩子的车厢来。

无独有偶,前几天还有一位女子发微博控诉,在影院看电影时,后排小孩一直踢她的椅背,女子多次转头制止没有效果,小孩父亲却发怒了,用力踹向了女子座椅的靠背,导致她轻微脑震荡,当然,这位父亲最后也为自己的行为买了单,“喜提”了行政拘留的处罚。

类似这种“熊孩子”大闹高铁车厢、影院等公共封闭空间的新闻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那为什么这类事件还会层出不穷?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周围的乘客、观众到底该如何应对?家长们又该怎么做?对于有网友提议设立专门的“带娃车厢”,大家是否觉得可行?

近日,上海交通广播《有请发言人》节目专门邀请了教育和心理专业高级教师、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陈来秀老师和听众们一起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陈来秀老师表示:当孩子在密闭的空间中,真的有一些行为扰乱了或者干扰了身边人舒服自在的状态,被他人批评指责时,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在确认情况后,首先应该道歉。其次,家长在带着孩子外出时,应该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和预案,要让孩子有事可做。比如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几点要去哪个车站,坐什么车。比如说坐高铁和我们坐的地铁有什么不一样?如果时间比较长的话,还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个时间节点,这个半小时做什么,那个半小时做什么,还可以让孩子观察高铁乘客上下车的情况怎么样。家长完全可以把旅行的过程当做孩子开拓视野,了解世界社会的一个窗口。

那么要是我们在高铁、影院等公共区域里遇到了这样的“熊孩子”该怎么办?来看看陈老师会支什么招?

陈老师表示,如果一个孩子真的不适合长久的坐在座位上,有一些特别的孩子甚至在座位上坐5分钟、10分钟都很困难,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要认同他们实际的需求。如果你已经看到孩子的家长已经在在试着努力地、尽量地、悄悄地制止孩子,但他又实在控制不了,那也请大家善意的对待。但如果你觉得家长完全不管孩子,那也应该表达自己的观点去提醒。

应该说,很多家长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但是也有少数家长,就像前面新闻里提到的,为了自己的孩子和乘客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对此,黄麒律师表示:如果家长在公共场合互相谩骂,甚至动手把人给打伤,这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情况就可能涉嫌寻衅滋事,甚至是故意伤害。司法机关会介入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双方来说的话完全是得不偿失。

不仅这些违法行为会受到处罚得不偿失,陈来秀老师还特别提醒大家:父母在为自己孩子出头“应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就在一边看着,他会怎么想?是觉得父母在保护自己,还是在纵容鼓励自己的不当行为,这对孩子教育的失败更加得不偿失。

关于“熊孩子”的讨论也引起了听众热烈的回应,作为母亲的陈女士也来电参与了讨论,她首先分享了自己带儿子外出时的好做法:给孩子带两本书,母子俩一起看书,一起探讨。还会提前交给他一个小任务,让他带着疑问去坐高铁。孩子好动也是天性,如果实在坐不住了,那就把他带到餐车去,让他找一些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等他疲劳了后,也就没有力气去吵闹了。

那么如果作为一名乘客,作为一名观众,遇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应对呢?陈女士也有自己的好办法。她表示,有时候孩子吵闹,作为家长可能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有些爸爸妈妈可能确实阻止不了孩子,或者阻止了,但孩子的行为可能更不可控。退一万步说,作为一个成年人难道还去跟孩子去计较吗?就算要提出建议,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当着他们孩子的面去说,而是婉转的和孩子爸爸妈妈轻轻地说一下。如果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孩子,家长都会反感。

有网友建议,以后高铁索性开辟“孩子专用车厢”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此,又有一位陈女士来电,明确表示不赞同,她表示,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应该因为偶然事件而消耗浪费公共资源,关键还是要家长们教育管好自己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在旅途中,在电影院等公共封闭空间里,遇到过这样的“熊孩子”,甚至遇到这样的“熊父母”吗?俗话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如果孩子调皮捣蛋、没规没矩、影响他人,做家长的就应该道歉致意,并批评教育孩子。说什么“不要跟小孩计较”等等这样不负责任的说辞,实际上只会害了孩子。总之,“熊孩子”的问题,根子还是在家长身上。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失职的熊父母。

如果您对此还有什么别的想法要表达,也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交流。

记者:唐亮、唐晓婷

编辑:洁羽

监制:小乐

审核:胡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