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祖昌,年生,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桥头村(现沿背村)人。他家庭贫穷,世代务农。6岁时,曾得舅舅接济,读过一年私塾。以后,即在家种田和为地主做随叫随到的“应工”。年,经人介绍,甘祖昌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年,甘参加了红*,曾在井冈山得到过毛泽东的接见。后来,在红*长征的途中得到过任弼时的搭救。抗日战争时期,甘祖昌随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参加大生产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在促进*稳定和经济生活恢复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年,甘祖昌被授予少将*衔。然而,在功成名就之后,他却回家乡当起了农民。稳定*平抑物价年国共内战爆发后,甘祖昌参加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战斗。年,他调二纵队后勤部工作,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役。年调任一兵团后勤部部长,进**。*和平解放时,国民*起义将领陶峙岳对王震说:“我们这里国民*票子很多,可惜是一堆废纸,就是粮食不多,吃饭是个大问题。”10万大*的*粮如何解决?靠内地支援,没有运输工具,远水不解近渴。王震同意了甘祖昌提出的派人到全疆摸情况的建议。甘祖昌把后勤人员分成4组,他带一个组一行8人,包括5个少数民族翻译,骑着马向白雪覆盖的北疆进发,走遍了戈壁牧场。20多天后,各组陆续归来,汇总调查情况。甘祖昌向王震汇报说:“有办法了,*连续3年丰收,群众把粮食埋在地窖中,不给反动派吃。原因是国民**府不收他们的羊毛,牧民们没钱买盐和茶叶。我们可以和苏联大使馆商洽,用牧区的羊毛换日用品,解决牧民的生活困难,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经过商谈,苏联方面同意先提供一批茶叶、盐、布等日用品,用羊毛偿还。甘祖昌把后勤人员分成很多小组,用银元、人民币和日用品收购牧民的羊毛。牧民们发现,他们用同等羊毛换得的实物,比国民*统治时多一两倍,于是便纷纷拿出粮食来换。这样,不但顺利解决了10万官兵的口粮问题,还密切了*队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情况复杂,一批国民*特工潜伏下来,囤积布匹等日用品,哄抬物价。甘祖昌针锋相对,号召全*官兵增产节约,把每月津贴费抽出来办*人合作社。合作社的布匹和日用品价格比私商低得多,这样就迫使对方大幅度降价。他又从上海调进10万匹棉布,迫使私商们卖掉囤积的布匹,从而稳定了物价。授勋少将回乡务农年春,甘祖昌到郊区检查工作,途经一座30余米长的木桥,由于桥板被歹徒锯断,甘祖昌乘坐的车子翻到河里,甘祖昌身负重伤,上唇裂成三片,下额脱臼,鲜血直流。兵团卫生部部长潘世征给他做了手术。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他外伤痊愈,却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年,甘祖昌到庐山疗养治病,仍不见好转。年*阶鉴定,他的战友们一致通过他为正师级,报到总*治部,被批准为准*级,年授予少将*衔。在授衔仪式上,他穿着将*服,神采奕奕,但回家后却对妻子说:“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此后,他不止一次给上级写报告:“我自年跌伤后,患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再做领导工作了。但是我的手脚还是好的,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回江西农村去,我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当时,他的请求没被批准,年他又接着写。这一年,总*治部副主任萧华到*检查工作,他当面向萧华提出申请。最终,上级批准了他的请求。年8月,甘祖昌带着家属从*动身回莲花。临行前,他对家人说:“*到莲花,路途遥远,要尽量少带行李,为国家节省点差旅费。”全家大小14人,行李精简成3个箱子,此外就是带了8只笼子,装着6头约克猪、15对安哥拉兔、15只来航鸡。甘祖昌一到家,就把弟妹们叫来,说了两件事:“一是我回来当农民,和你们一样是个平民百姓,靠劳动过生活。你们看我把*家禽家畜的优良品种都带回来了,为的是在家乡发展生产;第二件事,我们的家庭以前受到国民*反动派的摧残,以后有苦同当,有福同享。我回来了,大家一块过好不好?”大家表示同意,公推大弟森昌当家,甘祖昌和他的孩子们都服从他的指挥。科学种田汗水浇灌农村的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都很差,刚回去的时候,甘祖昌住在墙壁乌黑、光线阴暗的阁楼上,白天苍蝇成群,晚上蚊子肆虐。老伴担心他的身体,怕他适应不了。甘祖昌却很安然地说:“这有什么关系,苍蝇多勤拍打,蚊子多挂帐子,没电灯早睡觉,生活不是很好么?”他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叫醒孩子们,每人背个粪筐,到村外去捡粪。他边走边对孩子们说:“狗屎最肥,猪屎也好,牛屎差一点,但喂鱼最合适。肥料实,庄稼才能长好。”半年时间里,甘祖昌和孩子们为队里集肥上万斤。村民们在他的带动下,也都早起拾粪了。甘祖昌又对孩子们说:“现在抬粪的人多了,这是好事。我们不和别人争肥料,以后你们每天早晚割一担草。牛要吃草,又可以沤肥。”这样,他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割草。初冬的一天,甘祖昌把全家人召集到屋后的虎形山上说:“我们队里人多田少,应该扩大耕地面积,这片荒山多可惜,把它开垦出来种上蔬菜,栽上果树多好!”小弟洪昌有不同意见:“这片*泥山不长庄稼,种了也白费力!甘祖昌摇摇头说:“不是土质不好,而是你们开垦的方法不对。南泥湾土质比这更差,庄稼同样长得很好。主要是挖得深,水份可渗入底层,不容易被太阳晒蒸发掉。方法是先把表层土挖五六寸深放置一边,再深挖下去一尺,然后把表土覆盖在上面,施上些农家肥,庄稼一定长得好。”大家听他说得有道理,决定试着干。甘祖昌本人带头,一冬天挥汗如雨,挖断了六七把锄头。工夫不负苦心人,第二年春天,在这片用汗水浇灌的土地上,终于长出了半斤多重的大萝卜、十几斤重一兜的大番薯。在甘祖昌的带动下,周围的乡亲也向荒山进*。寒冬腊月,甘祖昌又带领孩子到离家七八公里的苗圃去买树苗栽种在虎形山上。连续4年,栽果树上千棵,成活率95%以上。待虎形山成了花果山时,甘祖昌又把它无偿地交给了集体,并嘱咐孩子们,以后不准再上山摘果子吃。勤俭节约慷慨奉献为了加速农业机械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甘祖昌又协助公社办起了农机厂、水泥厂,举办拖拉机手培训班。为了集体的事业,他捐献了自己工资的大部分和历年的全部积蓄。他生活节俭,抽旱烟、打赤脚,衣服补丁摞补丁,家人也不许奢侈,但办公益事业从不吝啬。甘祖昌功成身退以后,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自己种菜自己吃,每件衣服至少穿10年。衣服破了就补,补好再穿,实在不能补了就拿去做鞋底。群众称他的形象是:一身补丁打赤脚,一根烟斗没有嘴,白罗布手巾肩上搭,走路笔挺快如风。粉碎“四人帮”以后,甘祖昌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甘祖昌回乡29年,一直坚持与疾病做顽强的斗争。他对付脑震荡后遗症的办法不是“营养疗法”,也不是卧床休息,而是夏天光着头让烈日晒,冬天让北风吹。经过十几个寒暑的锻炼,脑子里淤血消散,脑震荡后遗症竟奇迹般地痊愈了。但与此同时,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却逐年加重。年夏天发作过一次,病情危重。经过组织上一再动员,他才去上海检查治疗,但半月后病情稍好又要求出院回乡。他说:“我是慢性病,在上海占个床位太不应该了!”年冬,他又突然患前列腺肥大症,尿道感染,医院医院治疗。第六天炎症消失病情好转,第八天他就乘火车出院回莲花了。年10月,甘祖吕旧病复发,医院立即组织抢救。住院期间,**区首长和全体指战员派人去慰问,提出为甘祖昌在南昌盖房子,让他到南昌定居,甘祖昌摇摇头说:“感谢组织上和同志们对我的关心,我已经80岁了,还盖房子干什么?为国家节省点开支吧。”年春节过后,甘祖昌病危。在弥留之际,他嘴里仍在断断续续地说:“领了工资……留下生活费……其余全部买化肥农药,支援农业……我不要房子,不要给我盖房子……”年3月28日,甘祖昌停止了呼吸,走完了他从农民到将*、又从将*到农民的全部战斗历程。摘编自《*史纵览》
更多资讯,长按下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