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31211/4306092.html自媒体时代,曝光的辱医伤医事件已是屡见不鲜了,昨天在朋友圈疯传的一篇文章《突发:高龄孕妇抽血不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伸中指侮辱护士并打伤检验科主任》再一次成功的吸引了诸位同仁的注意,这次的辱医伤医事件涉及到了检验科,连好心劝架的检验科主任也被患者家属某教授殴打住院了......
首先,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该恶性事件:48岁某教授携42岁怀孕的妻医院例行产检,在检验科采血窗口采血,患者需要采集9管血液标本;当采血护士采集第9管血液标本时,由于血管干瘪采不出血,此时,某教授突然使用双语谩骂指责采血护士技术差、水平低、采不出血等等,并有竖中指的动作;就连上前劝阻的检验科主任也挨了某教授的拳脚,被诊断为脑震荡、全身多处皮肤软组织损伤和口腔黏膜挫裂伤。
此事件一经传播,也必定会在检验界引起一片哗然,因为,“公认的检验科是不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最安全的辅助科室”这一言论已轰然崩塌,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样受到了威胁和亵渎。
想必会有许多同仁跳脚大骂该患者家属的无理言论与行为,也会有同仁再次深深地感觉到医患矛盾的举步维艰,当然也会有同仁感觉到深深的恐惧,在检验科采血窗口,与患者及家属有矛盾的事情其实是很常见的,谁曾想还会有这样恐怖又令人气愤的事件发生呢?不禁想起了同事那句后背发凉的冷笑话:不论科室、不论职位,发飙的患者面前人人平等;不论男女、不论对错,拿刀的患者面前人人平等。
在该文章的评论区不乏对某教授过激言论与行为谴责的评论,其中有一条评论也特别的发人深省:“有时候觉得医护人员像祥林嫂一样,一遍一遍地述说自己受过的伤和委屈。可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有拒收病人,拒绝医治,拒绝救护的权利吗?除了一遍遍地哭诉,一次次地转发,我们能做什么?”
是呀!我们能做什么?
如果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我们在检验科窗口也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检验工作者能做什么?我们要等受辱了受伤了以后,等待院方领导或是警察叔叔还我们一个公道吗?个人感觉这样是被动的、不明智的,我们医务工作者总是提倡防病胜于治病,先贤也教导我们要防患于未然;诚然,在检验科窗口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患者及家属,每天都会因为排队、缴费问题、采血问题、取报告问题、开单子问题等等引发一系列的矛盾,这也是正常工作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问题,比如该文章报道的抽血不顺的问题也是常见的,医学无小事、采血不简单,工作时间久了,会深刻明白一个道理,小事情可能会引发大矛盾,特别是在当前医患矛盾极其紧张的时刻,医护人员的正常权益、人格尊严与人身安全仍不能完全得到应有的保障,轻则挨骂、动则挨打、或被投诉、重则挨刀。
那么,在如此一个特殊的大环境下,个人感觉防“患”于未然才是工作中应该采取的最佳方案,既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降低小矛盾恶化升级的概率,虽然时时刻刻的防微杜渐会令我们更加的劳心劳力,不过,总比被无理投诉、人格尊严受到践踏、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好一点吧。下面,具体对于该事件的整个过程,发表一下个人浅见,以期诸位同仁批评斧正。
1
遇见特殊患者时要格外小心
什么是特殊患者,简单地来讲就是容易出问题或闹矛盾的患者,例如危急重患者、婴幼儿患者、特殊疾病患者和晕血晕针患者等等。遇到此类患者采血时,一定要当心,并事前做好解释与准备工作,危急重患者要开“绿色通道”及时采血、婴幼儿与精神病患者一定要在家属的帮助下采血、晕血晕针患者采血时要事先做好预防措施等等;文章中的42岁高龄孕妇也属于特殊的患者,首先,高龄孕妇本身就特殊,怀孕排畸等等一系列检查下来,在家里也是重点保护对象了,这样的患者其家属一般都会比较敏感,担心受到丁点伤害的敏感心理实属正常,另外,既然开单子要抽9管血,一般都是孕早期或孕晚期,产科学中前三月与后三月这两个时期都是相对危险的时期,再加上高龄,其家属的敏感心理可想而知;所以,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矛盾的,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采血前的“预防针”一定要打
在采血窗口,我的同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沉默寡言,从接诊采血到结束,都懒得说几句话,对此我做过一个小统计,在采血窗口,患者常问的几个问题每天要重复几十遍上百遍,如果天天如此,能坚持事无巨细耐心回答患者问题的人又能剩下几个?另外一种就是采血前嘱咐患者怎么怎么样,采血结束时再嘱咐患者怎么怎么样,有时为了让患者听明白要耐心讲三四遍。个人感觉,第二种医务工作者还是值得表扬的,换位思考一下,一个人耐心回答患者疑问的人,在患者心目中有亲切感、服务态度好,还不用到时再麻烦的跑来排队问一遍。言归正传,所谓“丑话说到前头”是很有必要的,要给一些患者打“预防针”,比如肥胖者血管不好找、年迈者血管又硬又滑、婴幼儿患者喜欢乱动等等,都要注意啦;该文章中的高龄孕妇,需要采集9管血液标本,这本身就是一个有难度的采血过程,并非不好采血(成功采了8管了),而是整体采血量比较大,在止血带的阻隔的静脉血管中的血量是有限的,刚开始就应该意识到可能会出现采血时间长、采血不顺利等困难,难免有些患者出现恐慌,敏感的家属也可能暴起发难。如果抽血前打个“预防针”,让患者或家属有个心理准备,相信医生既然看到了问题,肯定有备用的方案嘛。
3
学会一点随机应变
采血是个简单又复杂的过程,简单的可以在一分钟内采完,复杂的又各有各的突发情况,有时正采血时断流了,有时刚进针患者就鼓起大包了,也有时采错管了、少采了、采血量不够了等等情况,想必诸位同仁也都见过这些情况。文章中采8余1的情况,说明进针、血管都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止血带导致的暂时性的静脉血管干瘪不充盈,此时,先安抚患者的恐惧烦躁的情绪,再松绑止血带,应该可以顺利采集第9管血液标本;或是喊其他同事过来帮帮忙,也许会很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相反,如果不做任何处理,就静静的等待血液慢慢的滴,是不明智的;专业人员眼中的常见问题,可能会在患者及其家属眼中无限放大。
4补救措施也可解危局
在采血过程中,经常用到的采血管也就那么几种,该文章中的9管血所使用的采血管应该也不会完全不同,也就是说,第9管血液标本检查项目应该能用前8管里面的代替;其实,我们也知道,除了一些个别项目之外,大部分检验项目所用的标本量是有限的,在检验工作中,不同检验小组共用一个标本的情况也很常见,专门针对不好采血、采血不足、出现溶血时替代等等情况的。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补救措施可以省却许多麻烦。如果在第9管采血不畅,前8管又可替代的情况下,果断拔针结束采血,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可以共同使用一管血,或许会得到理解的。
医院检验科也时常遇到检查生化项目时,由于临床医生经常使用“自建模板”开单子并屡劝不止,一个(组合)项目一个条码,按照要求一个条码要采一管血,同样是在生化组做的检查,患者有五六个条码,按照要求给他们抽五六管血吗?那要是开个全套的检查,岂不是要抽个几十管血了?
5远离非正常行为的患者及家属
首先,我们对该检验科主任致以由衷的钦佩与敬意,并祝愿其早日康复。另外,善意的提醒大家,生命只有一次,请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远离非正常行为的患者及家属。该文章中,怒发冲冠的家属使用双语辱骂检验科工作人员,并伴有侮辱性手势,情绪激动、行为过激,往往像这样的情况是很容易演变成拳脚相加的情况的;因为,从其言行举止便可推断出,在其心目中,医护人员就是没有地位的,可以辱骂殴打的,在其心目中,抽血过程就不容许有丁点的差错。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正常权益、人格尊严与人身安全仍不能完全得到应有的保障。本来该主任或许以为只是一起普通的医患矛盾,耐心劝解一下即可,谁能料到却遭到突如其来的殴打;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医院保卫科来进行处理,或许是最稳妥的方法。
6个人随感
熬夜写了这么多字,对于我这个二指禅也是不易啊。本人在检验科工作也有8年了,上班第一年,我给患者们沟通时就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同事们说我这对待病人的好态度坚持不到第二年;有时也见同事们与患者争吵、闹矛盾,后来渐渐地了解了,也深刻理解每天与不同患者重复相同话语的那种感受,每天几十遍上百遍的重复,仿佛没有尽头。
不过,我仍是将好态度保持到现在,这仿佛已成为了一种职业习惯;并非我在夸夸其谈,也并非什么视患者为亲人,也不是视患者为上帝,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更像是时时刻刻在提防“敌人”一样,坚决不跟患者吵架,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也积极的帮助患者解决一些问题或困难;这一切的劳心劳力,只求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平平安安不惹事、不出事,拿着微薄的收入,付出较多的辛劳。同时,时刻提防着患者投诉,任何理由的投诉都要扣钱,我还要养家糊口呢;时刻提防着患者动手,我若还手丢了工作,怎么养家糊口呢;这大概就是“归隐流”的底层员工了。
最后,善意提醒一下诸位同仁,在检验科工作人员的正常权益、人格尊严与人身安全仍不能完全得到应有的保障时,为了家人请保护好自己!祝愿诸位同仁工作顺利、事业顺心!
从医有风险,数千名医生泣血总结自救保命秘笈
编辑:柒柒审校:Nicol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