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人(按发言顺序)
王颂
明麾工作室主持人
郑方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常雅飞POPULOUS设计公司副总裁,中国区负责人祁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杨洲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第九设计所所长2
郑方:关于选择永久场馆还是临时场馆来干比赛,这是带有*治考虑的。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除了水立方、网球中心以外,我还做了三个临时的场馆,曲棍球、射箭、沙排,那些是计划内要拆的。现在因为冬奥会,终于要拆了,完成使命了。临时场馆这件事,除了建造房子和体育场,建筑物本体以外,还占了那么多土地,如果持续运行,还会耗费更多的资源和能源,举个例子,比如说沙排在历次奥运会都是临时的,不需要一个运动场馆,就是临时搭支架。所以场馆的建设成本是不能单用建造体育场的钱来衡量的。
常雅飞:建筑物的全寿命成本只有三分之一是初始投资,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在后期运营,如果你临时性场馆能用十次在不同的地方,就比要盖永久性场馆省钱。
祁斌:回到刚才的话题上,从*治立场去看这个事儿,如果我们的体育场馆在追求高大上,其实反映的还是社会整体的状况和心态。生活当中,高大上更多地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其本质是穷人乍富的心态。放弃这些,要有更平和的心态,需要更强的自信心支持。
东京奥运会在场馆建设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站出来反对扎哈的方案,我看过很多日本国内对这个事情的评论,除了技术上、经济上、时间上的现实问题,大家的反思集中到了当时*治家的决策立场,他们认为决策者被虚伪、自我膨胀的精神所左右,想在物质上去跟别人比,其实满足的是*治家个人的虚荣心,日本国民并不需要这些,申办奥运会是为了提升日本国民的凝聚力和经济活力,而不是成为某些*治家为了满足个人*治虚荣的秀场。
杨洲:说到这个,就涉及到几个方面结合的问题。首先,就奥运会这件事本身,到底是纯的体育行为还是商业行为?奥林匹克精神在最初强调的是业余精神,这是怎么来的?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强调贵族阶级的特权性,职业体育很长时间都是受到奥运会排斥的。因为泛滥的商业利己主义,最终被各种的诉求推动,有前者的傲慢也好,职业者的利己也好,最终结果成为多方的平衡。
奥运会的核心本质是运动,但是为了把这个本质做得更好,在商品社会时期仍然需要借助经济和商业规律的,没有商业的支持,很难办得好。反过来讲,因为商业的支持,现代奥运会除了场馆设施有极大的提高以外,另一方面不能忽视的,就是传媒的高科技,实况转播,包括画质的提高、音响灯光设备技术的提高,广告商和赞助商的参与,如果没有这些商业元素的注入,奥运会不可能传播得这么广这么远。商业与体育的结合不是一个错或者对的问题,而是一个多方综合的产物。
焦作太极体育文化中心
郑方:为什么奥运会在这个时候变得格外珍贵,现在我们看里约奥运会有一个难民代表团,这就是*治正确。这个恰恰反映了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难题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时候,奥运会还是代表我们人类的一个非常美好的理想,代表诗和远方那部分。
奥运会原本是从希腊的精神来的。如果是我们为这样一件事情,为我们某种精神层面上所存在的相当于是诗和远方的那种东西,花多少钱好像都值得。要跟战争的耗费比起来,明显奥运会少很多。
伦敦奥运场馆
杨洲:奥运会的发展有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希腊阶段。希腊这个地方是很贫瘠的土地,人和人之间居住距离很远,主要靠商业,大家也是为了互相能交流,能够联络,需要一个地方能够比赛,既是交流感情,也为争夺荣耀。最早的古希腊奥运会,是以个人荣誉为第一,和国家没有太多关系,那时候是城邦制,poleis,这个词和现代“*治politics”这个词是同一个词源,但是意义上已经不是一样的了。每4年到奥林匹斯山下面举办一次,运动员都是赤身进行比赛,获胜的人的自己很骄傲,他的母亲也很骄傲,家族也很骄傲。宁肯死掉,也要为荣誉战斗,我们看到古希腊的很多艺术品,都在表达这个情节。古奥运会到了希腊衰亡时就已经式微了,到了罗马时期,虽然还有,但是精神已经与原来有所区别了,到了公元年后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因为这个国家太自由了,最后被集权国家灭掉了。
第二阶段是现代奥利匹克阶段。在19世纪末年,法国的顾拜旦要恢复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了现代奥利匹克运动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走了三个转变的步骤,第一个转变就是当年还是想做贵族运动,当年古希腊的运动也是自由民而不是奴隶,奴隶是没有权利参加运动会,这时也是精英阶层、贵族参加,都是长衣长裤进行比赛,没有人穿短裤比赛。这个现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打破了,具体的一届就是柏林奥运会,柏林奥运会是*治绑架奥运会的一个起点。那届确实也是很成功,有很多第一次,包括奥运火炬传递、升国旗、主场馆开幕式、媒体转播,都被后来延续下来。
柏林奥运会主场
常雅飞:实际上体育建筑在现代建筑当中,是唯一一个带有很强的泛宗教性和信仰性的建筑,有很强的仪式感。
江湾体育场
杨洲:说到体育建筑,要说两个来源,第一我们并没有继承古希腊的奥运会场馆设计,因为那个场馆很简单,几乎没有观众,参与者就是观众,在一起做这个事情,这是运动的本质。后来柏林奥运会的场馆,采用的是古罗马竞技场的长圆形状,一面半圆一面开口的,不是斗兽场的圆形,是用了赛车场的形状。直到后来观众参与的越来越多,体育场才全部采用了古罗马斗兽场的圆形。
第二个转变步骤,就是引入商业元素。商业运作最成功的,就是洛杉矶奥运会。奥运会第一次赢利了,在那之前都是亏钱。之前好几届大家都在往外推,很少说争办奥运会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亏的钱还了几十年,刚刚还清。到了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商业大规模的介入,从那一年开始卖转播权,卖火炬传递权,卖广告推广权。这时商业介入主要原因是电视传媒的发达,有了电视直播技术。所以现在我们看奥运会,观众买票去现场是体会气氛和制造气氛,买了票不是当观众而是做演员,买的是电视转播自己在场的权利,我坐在现场电视摄像机有可能拍摄到我,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每回摄像机拍到观众,观众都特别高兴。那么大的场馆,他们在现场根本看不清比赛,那个票买的是被电视观众看的权利,因为你可以被电视观众看到,所以你要花钱。这时所有的观众已经变成了演员,真正的服务人群是全世界所有在电视前看比赛转播的人。
第三个转变是什么时候呢?年北京奥运会,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一个国家升起来的形象,所以要把场馆做到极致。年是我们最繁荣的一年,经济也是最好的,全世界都是高潮期,过了年以后,次贷危机就爆发了。所以挺幸运的,年就应该办成这样的最大规模的奥运会。举国办奥运,北京整个城市都参与进去,以前虽然也有国家这么做,但是有这么大规模还是第一次。这一次,*治、经济、体育完全的、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
直到伦敦奥运会,才有能力把风向改了一下,尽可能回归到运动本身。
伦敦奥运场馆
我在年轻时都当过业余运动员,其实运动会用不着这样复杂,对于奥运会的场馆设施我们做得有一点过了。我有时检讨自己,为什么我们当时要做这么完整的一套体育场馆技术大纲,这个技术大纲对于运动场地和运动员服务设施有点要求过高了,其次是官员和VIP,第三是奥组委,然后是观众和志愿者。媒体在开始受到的重视不够,后来我们每个馆都补充了媒体要求和转播点,事实上现在观众的眼睛是通过转播看比赛,媒体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件事开始没有做好后来补上了,就是赞助商。实际上在这个阶段的奥运会中,赞助商和媒体的作用很大,其次是运动员和观众,他们在媒体中都是演员,现在还有一个新的演员,是那些志愿者。伦敦奥运会把*府的作用弱化了,这一次里约也没有多少镜头给官员。赞助商以视而不见却无所不在的形式出现在赛场上。
里约奥运会我认为办得很好,这就是奥运会。人家运动员说了我们住什么房子都能比赛,有钱可以包游艇,没钱就在奥运村里面凑合。奥运村有大学生住宿的水平就够了,我们北京的运动员村都是全世界最好的。
奥运会很可能与国家的繁荣与否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举办奥运会确实可以把主办城市推销出去。知名度高了,游客多了,就有经济利益。如果悉尼没有举办奥运会,我相信悉尼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北京奥运会把中国推销了一次,主要是北京这个城市。后来上海办了一次世博会,也把上海推销了一次。但是上海世博会办得这么好,下一届世博会的城市米兰也是很难相比的。
王颂:把路走绝,让别人无路可走。
杨洲:办绝了有个好处,物极必反。奥运会要不是刘翔摔那么一回,这一回孙杨绝对不会这么说话。那次奥运会把所有官面儿话都说干净了,有个滑冰的小姑娘说,我有奖金了可以让父母生活的好一些,给我妈买一套好房子,第二回再去电视台做节目就不那么说了,据说回去后领队批评她批评得很厉害。那次就说了一句人话,就变成那个样子,但是这次都说人话了,为什么?年奥运会的大功劳,让人家把假话说干净了。
说起兴奋剂那个事儿,人类的运动极限基本已经被我们走到头了,再想提高竞赛成绩,运动员只有两条路,第一个是天赋加上生不如死的大运动量训练。第二个如果天赋没有那么高,就需要借助人类的科技,科技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科技,一种是内在科技,外在科技比如泳衣那些东西,内在的就是药物。
为了探索人类的极限,未来会不会有两种运动会?一个业余的,不借助科技力量,一个专业的,探索科技的辅助力量。
常雅飞:世界健美先生比赛就有两种,一种是吃药的,一种是不吃药的,吃药是允许你比的。
王颂:射击这种比赛是不是用不着吃药?
祁斌:射击比赛应该用不上兴奋剂。但长期射击训练对身体还是有损害的,射击运动员在扣班机的一瞬间心脏是要停跳的,要自主控制心跳,这对身体的压抑也很强。
常雅飞:他们也吃药,只不过不是那种药,是反向的镇静的。
祁斌:我们规划设计的北京射击中心,除了比赛场馆,还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里面有非常多的医疗室,运动员每天上午训练,下午要么泡游泳池,要么做各种各样的理疗恢复,让他身心彻底恢复放松。比赛看上去很简单,拿着枪瞄准就行,其实对人的要求极高。王义夫讲过,其实打靶不是靠看,50米外的靶纸也看不清,全靠多年训练形成的的全身感觉。竞技体育走到头,体育精神是要打折扣的。
烟台射击馆室内
杨洲:包括风向、气温,地面是草地还是沙地还是水泥地,全部对射击比赛成绩都有影响,而且影响比我们认为的要大很多,射击运动员很难当。我在烟台射击中心时问过射击运动员,我说你们怎么训练的,拿一个按钉放桌上,再拿细线吊大头针,让两个针尖能够对上。烟台体育中心的射击场建设完成后,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时中国射击国家队都是在那里集训的,运动员都把烟台射击馆成为中国射击队的福地。
烟台射击馆-杨洲设计
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有三个大动力,第一个是自我完成的动力,这是最伟大的,这种人格无法超越;第二个是经济动力,这是最有直接效果的动力,所以贫困的孩子容易练出成绩;第三个动力就是*治动力,但是未来一定是不可持续的。
常雅飞:职业体育发展最强的国家,目前是美国,美国那个橄榄球比赛,前一段时间爆出来一个电影脑震荡,一个运动员一生当中要受上万次的撞击,撞一下就像被小汽车撞一下一样,所有的橄榄球委员会都不爆这个事儿,背后隐藏着极大的经济利益。*治正确性是没有简单的答案的,肯定没有标准答案。
我问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我说为什么职业体育会在美国这么发达,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看球赛,他说了现在假东西太多了,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竞选是假的,广告是假的,都是假的,唯一体育还稍微干净一点,所以大家去看体育比赛,寻找梦想中的英雄,从体育当中找到,包括草根是如何逆袭的,都能找到。
王颂:还有一个,体育在很多国家,真是一个草根阶层很好的发泄。有了这个发泄,很多事情可以真的不想,包括它自己的代入,所在城市的代入,人的代入,我相信看本方运动员比赛的时候,你自己的身体也在运动,做很强的运动,心跳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但是你看别人比赛,别的国家就纯粹是美的欣赏了。
祁斌:你刚才说看别的国家比赛纯粹是欣赏,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人有时候挺超越的。我有一次和一个德国人聊起来看球,他看不懂中国人看世界杯的热情,他说在欧洲,死忠的球迷就两类:首先肯定是有坚定的立场,比如是哪个国家的球迷,第二就是*徒,兴奋点在于经济回报。而你们中国人既没有国家荣誉,又禁*,看足球是真喜欢,他有些不可理解,认为中国人太伟大了,甚至觉得完全不可思议。
相关阅读:
品茶论道
奥运场馆建设中的*治正确(一)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