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05102.html做最好的拓展培训师
目录:
第一章“拓展训练”来了………………………………1
第一节创造拓展训练………………………………………1
第二节为什么会有拓展训练………………………………2
第三节创业之路…………………………………………3
第二章“初期的拓展训练”………………………………………7
第一节初生的孩子……………………………………………7
第二节产品的缺陷…………………………………………10
第三节吃一堑,长一智………………………………………18
第三章“实践拓展训练”………………………………………21
第一节回归自然………………………………………21
第二节苦与乐………………………………………23
第三节从毛坯房到精装修………………………………………28
第一章“拓展训练”来了
拓展训练——体验式培训的一种形式,在香港被称作“外展训练”,源于国际组织OutwardBound,年5月被引入中国大陆时改称为“拓展训练”
第一节创造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3年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熟悉了这种户外体验式的培训方式。但是.拓展训练是怎样产生的?作为见证了拓展训练在中国发生和发展的人,我应该把这样一段经历过的事告诉大家,因为毕竟拓展训练已经波澜壮阔,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开始走入这个领域,当他们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
“拓展训练”在中国大陆的起源是源于刘力。
年,刘力从中央某部委培训中心辞职,下决心要办一所培训学校的时候,琢磨出来“拓展”这两个字。因为,当时香港做这种培训的机构叫0UTWARDBOUND,中文翻译为“外展”。如果给自己的这个培训学校起个名字,最好是和OUTWARDBOUND有联系,但又有区别,于是,刘力用“开拓”和“发展”两个词中各取一个字的办法,创造出了自己这个机构均名字,既可以和外展有区别,也符合当时开拓、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也突出了户外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这个创造意义非凡,首先刘力把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培训的培训方式引入中国;其次,他创造了一个行业。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已有几十万,仅仅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总经理就有上千人,这个贡献,给企业和组织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更有效的学习形式。
第二节为什么会有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这个词是刘力的创造,但体验式培训却不是他的创造,是学来的。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但是,当时我们国家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现代培训这两个领域里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尽快缩小这个差距,我所在的培训中心与联合国UNDP(计划开发署)合作实施一个对华的援助项目,对方出资为我们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培训中心,聘请发达国家著名的专家学者来华讲学,当时我在的培训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批干部教育系统的优秀教师和年轻干部来学习这些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先进的培训技术,并组织他们到一些发达国家去参观考察,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来自香港外展训练学校(OUTWARDBOUNDK)的专家们介绍了一种很新鲜特别的培训方式“外展训练”,随后不久,刘力就和几个同事一起去了香港的外展训练学校,并在那里参加了一个为期10天的领导力课程培训班,亲身体验了这种别具一格的培训方式。这次培训给了刘力这个培训工作者强烈的震撼,让他感觉这真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培训,无论从培训的形式到培训的效果都与传统的培训有较大的不同,他感觉这种培训完全应该引进国内,让我们的培训也有一些现代化的味道,让我们的国人从这样一种培训方式中受益。
刘力有了这个想法后,就在中心积极推动这个项目的实施,但是,由于我们所在的培训中心属于*府机构,来这里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身居要职的高级干部,且年纪偏大,因此,中心的领导经过慎重考虑没有接受刘力的建议。但是,刘力属于那种想好了就要去做的人,所以他后来对我说,既然在培训中心不能做这件事,那我只好自己干。
在年的春天,他就再没有来中心上过班,从此走上了创建“拓展训练”的道路。那一年他40周岁。
第三节创业之路
刘力在辞职之前和我聊过他的想法,希望我也能够和他一起去创造这个事业,但是因为我当时正好有机会参加一个我们中心与瑞士*府的合作项目,内容恰恰是“TOT”,也就是“培训者的培训”,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没有能够和他一起走上艰难的创业之路。这件事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遗憾,当从国外学习回来以后,我听说他的老父亲——一位著名的眼科大夫不幸去世,我曾经和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有过一面之缘,就去为老人送别,在那时我才又见到了刘力。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个晚上,在寒舍,他向我讲述了这两年他走过的艰辛、遍布沟坎的创业从机关里出来后,伴他同行的只有一个绚烂的梦想、一个宏伟的蓝图、一个感觉有希望的事业。但是,要把这些东西变成现实,却山高路远。当时没有人理解刘力,因为,当时的中国,培训这两个字都是和改革开放一起出现的新名词。当他向人们解释和说明他要做的是什么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如听天书似地睁着怀疑和不解的眼睛,刘力就只有一个感觉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但是,还是有人被他的诚心和远见说服了。华融公司的总经理,在看了刘力长达二十几页的项目策划书后,最终同意投资万元人民币给刘力。
从香港和西方归来,刘力认为,要建这样一所地道的拓展学校,学校的选址一定是在一个远离都市且有山有水的地方。于是,他开着吉普车,拿着一张北京市地图,在地图上寻找有蓝色的地方,因为只要有蓝色,就表示那个地方有水,就这样整天在北京市周边的各个县里苦苦地寻找,早出晚归,每天都要在崎岖的山路和乡村的土路上驰骋一二百公里,足足找了有三个月,也没有确定下一个合适的地方。
有山有水的地方一般都地处远郊区县,免不了要和当地农民兄弟打交道,而他们率直和粗放的性格,让刘力大伤脑筋。走进村委会,刘力还没来得及说清楚来意,村长们便大喊着:什么?什么学校?办什么学?学什么?这叫什么学校?你们是干什么的?有文件吗?等差不多听明白一点了,又说:整那玩意有什么用,谁会跟你干那种事?能挣钱吗?
第2章初期的拓展训练
第一节初生的孩子
当时的拓展训练非常想借鉴国际OUTwARDBOUND组织经营和管理的经验,并考虑加入这个国际组织,因为一旦加入这个组织,企业就会有了国际的背景,同时也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按照他们那个经营和管理的模式来经营和管理这个培训机构,就省心多了。
于是,我们这个企业的负责人就给这个总部设在渥太华的国际0UTwARDBOUND组织发了一封信,请求加入这个组织。很快对方就回信了,并且委派香港OuTwARDB0uND学校的一名官员来大陆考察我们的拓展训练学校。
来人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外,他参观了我们的训练场地和训练设施,目睹整个拓展训练的过程,也和我们很多培训老师进行了座谈之后,表示对拓展训练的表现非常满意,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他说“缅甸桥”最好设计成有坡度的,这样挑战就更大了,另外,他敏锐地发现在“断桥”下固定着一个用来插遮阳伞的铁管,高出地面有20多厘米,他说这是严重的安全隐患,等等。
年的时候,我去香港西贡大隅山的“外展训练学校”参加了一个10天的领导力培训课程的时候,这个老外真是精于人情世故,因为我看到他们那个“外展训练学校”,无论是在学员的食宿条件、教学训练设施、装备和背山面海的优美校园环境等硬件条件上,还是师资力量和学校的经营管理等软件条件上,都和我们当时的情况有天壤之别,特别记忆深刻的是那艘名为“志风号”的远洋帆船,它是香港外展训练学校的标志,当年经常被学员扯着风帆,乘风破浪地驶向日本和菲律宾,虽然现在退役,静静地停靠在港湾,可没有个几千万你肯定拿不走。但是,他却给了当时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很高的评价。
老外临别时表示,他会把看到和了解到的情况向总部汇报,很快国际OUTWARDBOUND总部就有了反馈,他们表示,对于学校的表现在各个方面还算满意,但是要想加入OUTWARDBOUND,必须按照OUTWARDBOUND的经营模式来运作这个学校才可被接纳。
经过了解,我们知道国际OUTWARDBOUND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从事的是一种公益事业,要成立这样一所学校.首先要成立一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由一些富人捐助,或是有一些*府财力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在香港OUTWARDBOUND所在地,我们看到它占地很大,背山面海,景色优美,可是香港*府仅仅收取了一港元。这个基金会成立后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一个OUTWARDBOUND学校,因此,这个学校要承担社会上很多弱势群体的培训.比如我后来在香港OUTWARDBOUND见到他们无偿提供给智障、残障人士、问题少年的培训课程。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如果这个学校赚钱了,那么它要把赚的钱全部上交基金会,如果赔了钱,基金会再给它拨钱,维持它的生存。
在中国大陆,“如果要成立一个基金会比登天还难,我们根本没有可能申请一个基金会,所以,没有关系,他们不要我们,我们就自己干”,这位负责人这样说。
当我兴致勃勃、大步跨进拓展训练大门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你怎样做一个培训师?你的岗位职责是什么?如何对你进行绩效考核?你应该怎样做这种培训?做到什么样就算合格了?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师的行为规范是什么?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什么?
什么都没有,知道什么是白手起家了吧,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想起当时的很多情景,我真是觉得拓展能够走到今天是机遇,但更是幸运。
年距离粉碎“四人帮”整整过去了18年,在这18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很大一部分人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开始有了更多的需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拓展也才可能应运而生。人们才需要拓展训练这个培训的方式,也可以说这是“天时”。
“拓展训练”一个新生事物,是一棵幼苗,它赶上了一个风调雨顺的好时节但是,怎样才可能长成一棵大树,或是说它能不能长成一棵大树,没有人知道。
我在成为培训师以后,我所在的这家培训机构已经为拓展训练设计了一个培训流程,尽管这个流程没有至臻完善,但它是科学的,因为它是完全按照现代培训的理念设计出来的,所以,直到今天,所有在做拓展训练的机构,无论它改变成什么名字了,依然无一例外地使用着这个流程。
我们教练被接到位于房山的培训场所,安排好住宿的房间之后,培训总监就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布置工作,他在自板上七扭八歪地画出一个项目和时间的安排表,大家看好自己的项目安排和工作任务之后,就等着学员到来。学员到来后,校长或培训总监给学员做热身,热身的目的是通过做一些小活动来建立团队。热身的流程是固定的,一般是解释一下什么是拓展训练,它的起源和发展,然后通过学员之间相互介绍,选队长、起队名、画队徽、创作队歌这些形式,把一个一个的小团队建立好,其目的是打破学员之间、学员与教练之间的隔膜和陌生感,让大家心情放松地参与和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拓展训练中去。
第二天早上,有的教练带着学员晨练,跑跑步、做几节身体活动操,有的教练就去把需要的训练器械布置好,早饭后就开始训练,做完项目后,教练领着学员找一块相对安静的地方,大家围成圆圈坐在地上开始回顾,让学员谈谈做项目过程中的一些感受,教练根据自己的理解也说几句,一个项目就做完了,稍事休息后再做下一个项目。如果是一天的培训,一般做4个项目,是两天的培训就要做8个项目。总之,当时的做法就是半天两个项目,根据培训的天数安排项目,当所有的项目都做完之后,有一个大总结,相当于一个结业仪式,所有的学员坐在一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刻,当时基本上都是校长亲自主持,各个队的学员发言代表上台发表训练体会,最后主持人给大家一个富有鼓动力也很煽情的结束语,这次的培训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节产品的缺陷
拓展训练的培训流程有一个合理的骨架,因此十几年了,都没有人敢于或者说感觉可以摘掉其中的一根骨头,似乎省去哪一个环节都好像这个培训是不完整的。但是,它缺少血肉。如果我们把拓展训练看成一个产品的话,那么这个产品是有缺陷的,至少当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说拓展训练这种培训能给学员一些什么样的收获,从受训企业或组织的角度讲。也就是我们花了钱,买到的是什么?事实上,在当时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严重,因为拓展训练这种新奇的培训形式为受训的学员提供了一个模拟的情境,让他们有了一种特别的体验,这个时候也许并不需要培训老师讲些什么,受训学员就已经在体验中感到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并且它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就是从经验中学习。
年我和某公司的HR经理有过一次交流,她对我讲了她在做完拓展训练后的感觉,大意是说:在公司做企业内部管理培训的时候,也会讲很多有用的理论,我们很用心、很卖力气,但是,通常效果不明显。比如,我们也常常给学员讲团队精神、讲合作、讲沟通,可大家听完以后回到他们的工作岗位上,他们的行为表现依然是我行我素,部门与部门之间隔阕依旧,该不合作还是不合作,我们就感觉这些人太固执、太冷漠,但是,做完拓展训练后,尤其是做完“求生”(体验式培训的团队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我从来没有看到这些人会这样的激动,他们大叫着,相互拥抱着,全队人搂在一起唱队歌,有些女孩子竟然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些平时在单位里很牛的人,也有这样可爱的一面,而且,回去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了,联系加强了,我们感觉最头疼的沟通和隔阂的问题也都明显地改善了。有一个后勤支持的部门,以前几乎是千夫所指,可是现在他们经常是主动地提供服务,因为在拓展训练时,他们的成员之一和其他很多部门的人是一个队的,大家有了感情,看来还是这种方式有效果。
这是她的感受,当然也是很多做过拓展训练的学员们的感受。
在做了一段拓展教练后,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因为,每当一次培训结束以后,就会沉浸在学员们崇敬和赞扬的海洋里,有时候当学员们比较激动的时候,他们会一起把我一次次地抛向空中,或是大家站成一排一起向我鞠躬致谢,于是心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作为当时的拓展培训师我们取得了收获,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
很多年过去了,随着拓展训练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常常在想一个培训师在拓展训练中的作用和位置,当时那种得意和满足真是没有道理,甚至于有点可笑,事实上,学员们在拓展训练完成后的激动和喜悦并不是我们培训师给他们的,而是拓展训练这种培训形式给学员们的,如果说一次成功的培训.学员的满意度为i00分的话,那么,拓展训练这种新颖的培训形式可以占到70%,甚至是80%。
“拓展训练这些项目能够带给学员的启示和思考是什么?收获是什么?”这个问题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随着拓展训练的发展和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当很多人都已经都有过几次参训的经历之后,大家已经不再满足于自身的体验,而是希望有更多收获的时候,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
如果说这个问题在当时并没有凸显它的严重性,那么第二个问题——安全性就成了拓展训练能不能顺利成长和发展的最关键、最核心,也是最致命的问题了。
拓展训练是一个由学而来的产物,是刘力把在香港和其他一些地方做过的项目凭着记忆复制下来的。他知道这个项目大概是怎样一个做法,比如“空中单杠”,他知道受训者应该穿上安全保护装具,爬上7米的高空,站在一根圆木的顶端,向悬在他前方,距离为1.1米~1.5米的一根单杠全力跳出并抓住单杠,但他不知道这个项目安全指导和操作的细节,比如:担任保护的学员应该如何站位?培训师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