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说
气温在上周末骤降,走在街头的小伙伴们都穿戴上了冬天三件套:棉服、手套、围巾,把自己厚厚地裹了起来,来抵御外界的寒冷。在这凛冽冬日,郎朗为大家带来了温暖推荐:《想飞的钢琴少年》,一起来看吧。
郎
朗
·
推
荐
读一本好书,看一场电影
放松身心,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当我们去听一场演奏会时,
常会陶醉于飞扬的旋律中,
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之感。
但“台上三分钟分钟,台下十年功”。
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
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除了努力之外,可能还需要天赋。
且在努力的过程中还要思考:
怎样才能认知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
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想飞的钢琴少年》,
看看电影里的少年
是怎样走上钢琴家之路的。
想飞的钢琴少年
电影用明亮轻盈又略带夸张的表现手法,配合隽永优美的钢琴伴奏,巧妙地将成人与小孩的世界颠倒翻转,将一个天才神童对平凡人生的渴望娓娓道来……
维特自幼智商超群,可智商超群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维特深深体会了这一点。
聪明的维特是每个妈妈梦想中的儿子。他非常可爱,明亮闪烁的眼睛偶尔带着一丝忧郁。他的智商高达,幼小身躯里藏着一颗超越常人的聪颖灵*。一次生日聚会上,维特父母和朋友们发现了维特的钢琴演奏天分。
维特的父母便把所有的精力和期望都寄托在维特身上,希望维特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家,但这并不是维特想要的。维特更渴望的是父母的爱和关心,可父母忽略了这些,于是矛盾的种子开始萌发。
维特的母亲为了让维特专心练琴,把一直陪伴维特生活,带给他快乐的保姆伊丽莎白辞退了,父母与维特的矛盾终于爆发。
维特发疯般地将书柜里所有书扔在地上,然后躲进房间,将他厌烦的世界锁在门外。
凭借自己的天赋,维特完全能够成为他想成为的任何人。但被问及梦想时,他却无言以对。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父母对他的期望就是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在巨大压力下,维特的生活十分压抑。妈妈曾带维特到女钢琴家的家里,但维特却拒绝演奏。
女钢琴家则对维特说:“你弹琴不该是为你母亲或是为了我,等你想为音乐演奏时再弹琴。只有拥有冷静的理性和热情的心,才能成为伟大的钢琴家。”
不愿在老师面前表现的维特,回家路上自然又被一阵数落。好在维特还有一位知心的朋友——他的爷爷。那是一位和善的老人,梦想成为飞行家,却做了一辈子木匠。
在爷爷眼里,维特是天才,但更是一个普通孩子,不该因为身负众望就被剥夺享受童年乐趣的权利。当所有人都在为维特的成功翘首以盼时,只有爷爷为维特用木头锯出蝙蝠翅膀陪他玩耍。
爷爷问维特:“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样的人?”维特说:“我想做别人。一个普通的人,比你还要普通的人。”爷爷沉默半晌说:“如果是这样,你就得舍弃一些东西。”
这句话让维特顿悟,他忽然明白,如果不愿成为别人眼里的天才,更不愿让爱你的人失望,就只能脱下天才的外衣,唯有此才能如释重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于是,在一个雷雨夜,维特带着爷爷给他做的蝙蝠翼从阳台跳下---维特假装得了脑震荡而变成一个普通人。聪明的他骗过了所有人,父母,老师,甚至医生。爷爷是唯一知道秘密的人,但他答应维特,直到死才会将秘密说出。
与维特感情最好的爷爷,在耄耋之年实现了自己的飞行梦想。临终前,他叮嘱维特:“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是顺着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
听了爷爷的话,维特似乎理解了弹奏的意义,他再次来到了女钢琴家的门前,决心顺着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地成为一位钢琴家……
结尾时,维特着一身黑色的燕尾服,在音乐厅中演奏着钢琴,手指在键盘上自如的舞动,看似单调的琴键也被他带动地像拥有了生命。
这部电影不同于
同是描写钢琴的《海上钢琴师》。
《想飞的钢琴少年》没有《海上钢琴师》那种忧愁和阴郁,更没有剧中男主最后与船与钢琴同去的悲壮。它所拥有的是一种宛如孩童梦境般纯真的感情,全片配乐都是优雅轻快的钢琴曲。最令人称道的是本片中所有的钢琴曲都是由维特的扮演者亲自演奏的,而他本身也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钢琴少年。
飞翔与钢琴的主题,令人忍俊不禁的对白、场景,优雅轻快的钢琴配乐......让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在豆瓣上也获得了8.6分的好评。
也许每个人都拥有梦想,
但往往缺少去追求的勇气;
也许你认为生活平淡无味,
但可能这正是别人渴望得到的。
只有懂得勇往直前地追求
且珍惜、满足的时候,
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