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庵东中心卫生院里,一个妈妈抱着3医院大厅。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瞳孔已经散大,脸色发紫,呼吸心跳都没了。虽经过抢救,最终没能挽回孩子的性命。
当天早上,这位妈妈喂小孩吃馒头,孩子一口没咽下去噎到了,她便给小孩喂水,希望能把馒头顺下去。
(图文无关)
可连灌几口水后,孩子脸色开始发紫,呼吸不顺,妈妈只好医院,此时距离孩子噎到大约20多分钟了。
接诊的潘医生说,这个事情主要是家长救治不到位。
错误一:不能喂水
“干馒头吃进去,喂了水,馒头会发胀,没噎下去的话,就会在喉咙堵住,更危险了。”很多人认为呛住了就要喝水,其实这样只会加重引起呛咳,如果不小心呛进肺里,还会引起窒息,甚至引发吸入性肺炎。
错误二:医院救治
应该马上做心肺复苏。如果看到人脸色发青或者发紫,前5分钟做心外按压,是最有效的。如果不及时救治,即使后面人抢救回来,脑子一度缺氧,脏器功能也会衰竭,受到影响。
潘医生举了个例子。前不久,一个孩子被面条噎住了。妈妈扣了孩子喉咙,他一恶心就吐出来了。医院,原先发青的脸,已经恢复正常了。
家长必备急救知识粗心爸妈易疏忽的7件事1用力摇晃宝宝
婴儿的脑袋无论长度、重量在全身所占的比例都较大,加上颈部柔软,控制力较弱,大人对宝宝肩膀的摇晃动作易使其稚嫩的脑组织因惯性作用在颅腔内不断地晃荡与碰撞,从而引起婴儿脑震荡、脑水肿,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
2袒露小肚子受凉
小宝宝的肚子对气温特别敏感,最怕受凉,一旦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强,导致腹痛、腹泻的发生。而腹痛、腹泻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小宝宝的营养吸收,使其抵抗力进一步下降。
3饮食时笑闹宝宝
人的咽部处于气管与食道的交叉口,饮食时笑闹很容易导致交叉口上的会厌软骨“失职”,使异物误入气管,导致呛咳不止。如果误入的是固体食物,食物很有可能会沿气道堵塞气管或支气管,造成宝宝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4穿皮鞋学步
皮鞋的鞋帮与鞋底都较硬,一双紧紧的硬底皮鞋会限制宝宝两脚肌肉的活动,加上减少了外界的刺激,必然会影响其学步,对孩子脚部的发育也是一种人为的束缚。
5洗脚水过热
足弓可以缓冲行走与跑跳时对机体的震荡,保护足底的神经血管免受压迫。足弓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而热水有可能使足底的韧带松弛,导致平足形成。
6宝宝生病时还喂甜食
孩子生病后消化道的分泌液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食欲下降,此时若再进甜食,就会大量消耗维生素B1,使消化液进一步减少,食欲也就更差。
7给年幼宝宝掏耳朵
耳屎是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的,如阻止灰尘、小虫进入耳内,缓冲噪声,保护鼓膜,防止外界水分流入耳内等。婴幼儿的耳道尚未发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缝状,皮肤又娇嫩。家长给宝宝掏耳时稍有不慎,轻则掏伤皮肤引起感染,重则可捅破鼓膜导致听力丧失。
(消息来源:人民日报健康时报生命时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