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师学教师考试在线学习平台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
注意事项
/p>
1.考试时间为分钟,满分为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只有建立了统一的学校集体,才能在儿童的意识中唤起舆论的强大力量,成为支配儿童行为并使它纪律化的一种教育因素,提出这一集体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2.“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不平衡性
3.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4.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读经尊孔为教育宗旨,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5.在教育研究文献中,各类文物、教育史专著、名师教育实录等属于()。
A.事实性文献
B.工具性文献
C.理论性文献
D.经验性文献
6.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A.电话通知家长,告知具体情况
B.医院就诊
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7.三(1)班在“每周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周乐于助人的同学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8.小斌既想得到高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9.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0.小红非常喜欢文学作品,所以上语文课时特别认真。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的内驱力
B.附属的内驱力
C.生理的内驱力
D.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11.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12.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13.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14.张老师用一套试卷对程度相当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了测试,学生的成绩基本一致,这说明该试卷具有较好()。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5.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各地可以对国家统一规定的中小学课程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A.可操作性
B.可替代性
C.可转换性
D.可度量性
16.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A.生活性
B.综合性
C.开放性
D.活动性
17.张老师开始上《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他的故事。”这种导入方式是()。
A.直接导人
B.经验导人
C.故事导人
D.直观导人
18.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这一观点要求小学教学应当遵循()。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根据载体的不同,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
A.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B.教授化课程资源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C.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
D.文字性课程资源与非文字性课程资源
20.《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该课程属于()。
A.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B.国家规定的选修课
C.地方规定的必修课
D.学校规定的选修课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2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23.简述形成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p>
荣获第62届美国年度国家教师大奖的瑞贝卡·米勒沃基说:“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当有一个非常热情、非常投入的老师的时候,学生们学的最好……其实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无论用哪种方法,最终都会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笑声、用激情、用技巧、用紧迫感和爱去实现这一切。”
问题
/p>
(1)谈谈你对“我们的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的理解。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5.材料
/p>
作文课上,李老师说:“作文材料就像是海洋中的浪花,多的数不清……”“不对,像大海中的小鱼。”豆豆插嘴道。当时,李老师真的有点气愤,心想这捣蛋*又故意跟老师唱反调,但是李老师却冷静下来,耐心地问:“你为什么把作文材料比作是小鱼呢?”豆豆理直气壮地说:“大海里的小鱼很多很多,但是很难抓得到,作文材料也不容易找。”多么形象、新颖的比喻,李老师又惊又喜,大加赞赏,并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讨论如何做一名智慧的“小渔夫”,在作文的海洋里捕捉又多又有价值的“小鱼”。
问题
/p>
(1)请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2小题,26题、27题任选一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一小题计分,共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运算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题干所述是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2.D。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错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强调的是学习要抓住关键期,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D。解析:向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介绍中国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题干所述表明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
4.B。解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5.A。解析:事实性文献指专门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事实证据的文献,包括古今中外已被发现和证实的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事实资料,如文物、教育史专著、各种测验量表、各类教育实验报告、教育名家教育实录等。
6.D。解析:对待摔伤的学生,应该实施冷敷,避免皮下组织出血。
7.D。解析:品德评价法又称奖惩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学生品德健康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奖励、评比、操行评定等。题干中的评比活动和张贴照片的奖励属于品德评价。
8.C。解析:趋避式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得高分”是趋向的成分,“努力学习”是回避的成分,因此,题干所述是一种趋避式冲突。
9.B。解析:大家不由自主地被蝴蝶吸引,这个注意过程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因此是无意注意。
10.A。解析:小红认真学习语文的原因是出于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兴趣,属于认知内驱力。
11.D。解析:适当的过度学习指的是%的学习,题中丽丽10分钟恰好会背,再背5分钟就是%的学习。
12.A。解析:强化法是指当学生出现所期望的目标行为,或者一种符合要求的良好的行为之后,采取奖励办法立即强化,以增强此种行为出现的频率。
13.C。解析: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14.A。解析:程度相当的平行班成绩基本一致,说明这张试卷的测量结果比较可靠,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称为测验的信度。
15.C。解析: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客观性、有序性、可转换性、可度量性。可转换性是课程内部各要素间的构成关系能够依据地区、学校和学生等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可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可度量性是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间的联系和结构方式往往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A和C不是其基本特征。故此题选C。
16.C。解析:《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