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ldquo绝不妥协rdquo到 [复制链接]

1#

版式设计

飞花领策划

Johnny

关于特斯拉向中国车主道歉这事儿,我先想起的是一部美国电影《永不妥协》,是我的偶像大嘴美女朱莉娅?罗伯茨主演的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传记电影。这部影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除了朱莉娅?罗伯茨令人过目难忘的精湛演技,也让我看到了在有着世界灯塔、山巅之国美誉的美国,普通人维权之艰难。

片中女主角艾琳,也就是朱莉娅?罗伯茨担纲饰演的女主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巨头企业太平洋天然气电气公司的地下水污染导致周边居民患病,经过调查,她发现该公司为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制造了假报告和假数据。

由此她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维权。一个无学历、无实战经验、无人脉资源的“三无”律师助理,像蚂蚁搬大树一样怼上了巨型企业。而她自己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艾琳离过两次婚,拖着三个孩子,身为单身母亲的她遭遇过一次交通事故。当时她身上仅有60美元,可以说连自己都泥菩萨过江。

最终她创造了奇迹,以永不妥协的斗志去寻找证据、采访受害者、起草控告协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把一家资产达亿美元的大型企业扳倒了,帮助名因化工排污造成身体伤害的人们获得了一笔可观的经济赔偿。她拯救了别人,自己也从这个案子中找回了人生的意义。

当时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为艾琳的个人英雄主义折服,同时也感到美国司法环境的优良,艾琳在取证的时候似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于是我和很多人一样,陷入了对美国优越制度的折服。

等到出了中国特斯拉车主维权这个事,我开始回过味来。艾琳维权这事固然了不起,换个角度看,是什么原因惯成了美国大企业的傲慢呢?艾琳维权是难以复制的个例,这一成功背后,是否掩盖了无数被伤害的普通人的悲鸣?看了特斯拉对待中国车主的态度,从“绝不妥协”到深夜道歉,能够确定,如果这事发生在美国,没有官方背景媒体的强势介入,“微不足道”的小车主们就真的被特斯拉“压”下去了。

事情的来龙去脉不难梳理清楚。来自河南的女车主认为,她驾驶的特斯拉出了事故,原因是刹车失灵。导致自己轻伤,车上的父亲轻微脑震荡,母亲软组织受伤,1岁半的侄女也有了心理阴影。于是找上了特斯拉。

经过多年市场经济洗礼的中国消费者可能觉得,处理这事还不容易吗,特斯拉要赶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该赔偿赔偿,该修理修理。这么大一家外国公司,不缺这个钱,也的确是你的车出了事,正确的做法不应该是关切消费者的关切,在不张扬的前提下把事情给解决吗?

特斯拉倒好,死不承认刹车失灵,是你自己超速违章了,只能协助你维修和理赔,最多帮忙把你觉得有问题的车修好卖掉。

特斯拉不认错的态度终于导致了女车主一系列维权,4月19日大闹上海车展事件成了一个高峰。女车主爬上一辆特斯拉展览车的车顶,大喊“特斯拉,刹车失灵”,直接把上海车展变成维权现场。特斯拉也不含糊,让保安四仰八叉地将女车主拖走,女车主被上海警方行拘5日,特斯拉随后在微博上回复“绝不妥协”。

大家想一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上有没有过这样和消费者死杠到底的商家?特斯拉的傲慢终于连官媒都看不下去了,新华社率先发文《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其他官媒纷纷下场跟进,抨击特斯拉对消费者的粗鲁和无礼,国内的舆论场也被带动起来,眼看特斯拉就要成活靶子了。

原以为特斯拉还会死扛,没想到它怂了。20日深夜,特斯拉通过微博向客户、网友和媒体发布了一份措辞诚恳的道歉信,称“我们就未能及时解决车主的问题深表歉意”,表示,尊重并坚定服从*府各相关部门的决定,尊重消费者,遵守法律法规,坚决坚定地积极配合*府各相关部门的所有调查,同时开展严格自查自纠,对自身不合理的、不符合服务准则的问题和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并整改,努力做到立查立改、即查即改,做到尊重消费者,尊重市场。经过几个回合较量,特斯拉终于“正常”了。

通过特斯拉中国车主维权事件,我有三点认识。

首先,中国消费者对国内市场的信心支撑起他们维权的底气。这个信心来自多年来树立起的“消费者是上帝”的理念,这一理念合不合理见仁见智,但消费者受到伤害就应该找商家维权的观念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女车主相信这是中国的市场,碰上这颗“硬钉子”,只要坚持到底,也不怕它死硬到底。特斯拉的道歉,证明了女车主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信任是有道理的,特斯拉再大,在中国也不能店大欺客,必须讲道理守法律,否则它就走不远。

其次,特斯拉那一套美国大企业的傲慢在中国行不通。为什么国内消费者普遍对特斯拉前期的反应“拍案惊奇”?皆因它把《永不妥协》中那种美国的“大企业病”带到了中国。这件事要发生在美国,特斯拉只要咬死自己的产品没问题,普通消费者大概率没辙。法律程序太繁琐,没有官方媒体这么快为个体的消费者发声,最后还是消费者自认倒霉,它又何必先认错砸了招牌呢?

最后,中国的车企要迅速成长起来,用公平的竞争彻底根治特斯拉的傲慢。这次特斯拉在短短两天内态度发生了度转变,它内心未必真的服了。一是国内消费者被激怒联合抵制,二是新华社和中央*法委长安剑等官媒打出联合组合拳,三是特斯拉股票市值狂跌直接蒸发亿。连环暴击下肉疼了,这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仅仅做到特斯拉正视自身问题,认真听取消费者心声和诉求当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中国的车企知耻后勇迎头赶上才是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特斯拉产品屡屡在中国曝出质量问题,就在4月17日晚,广州还发生了一起疑似特斯拉失控撞墙起火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就这样一家频出问题的车企,依然能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依然能傲慢地对待国内消费者,国内的车企该做点事情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之一,也是全球知名车企争夺的重要市场,我们欢迎各国企业参与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美好便捷的生活。最新消息,上海车展维权的女车主称,仍未收到特斯拉相关工作人员的道歉信息,像特斯拉这样既要来中国赚钱,又不想负该负的责任的企业,请收起你的傲慢和鸡贼,趁早改弦更张的好。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