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euron
刘强团队揭示载脂蛋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机制
来源:BioArt
载脂蛋白E(ApoE)是大脑内丰度最高的载脂蛋白之一,同时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大风险因素。ApoE在大脑内主要由胶质细胞产生,然后与富含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复合物结合,以ApoEparticle的形式通过ApoE的受体被神经元摄取。
1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强团队在Neur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strocyticApoEreprogramsneuronalcholesterolmetabolismandhistone-acetylation-mediatedmemory的研究论文,阐明了ApoE在大脑中的全新功能,揭示了胶质细胞来源的ApoE通过调控神经元的脂代谢和表观遗传过程影响学习记忆的新机制,同时也对ApoE4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程提供了全新的诠释。
阅读链接:
Neuron
刘强团队揭示载脂蛋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机制
2,华中农大利用光热治疗可“烧死”脑内感染的狂犬病*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大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凌教授团队联合理学院韩鹤友教授开发了一种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光热治疗方法,并在狂犬病小鼠模型上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狂犬病*及其他嗜神经病*感染提供了有效策略。
团队首先筛选了一个能够特异性结合狂犬病*表面糖蛋白的适配体,并将该适配体结合在一个外形和大小接近狂犬病*的纳米金棒表面。该纳米金棒通过静脉注射后,能够有效穿越小鼠血脑屏障入脑,并且靶向性结合于狂犬病*感染的神经细胞。利用近红外光照射感染小鼠的脑部后,结合于狂犬病*感染的神经细胞的纳米金棒表面可产生局部高温,从而“烧死”感染病*的细胞,最终清除脑内的病*,该方法称为“光热疗法”。在小鼠模型上,该光热疗法展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后续临床治疗狂犬病提供了新思路。
阅读链接:
华中农大利用光热治疗可“烧死”脑内感染的狂犬病*
3,南方医科大学Nano.Lett:新型植物来源细胞外囊泡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胶质瘤治疗瘤
来源:奇物论
由于血脑屏障/血-脑瘤屏障(BBB/BBTB)的存在,现有的纳米颗粒介导的药物递送系统在对胶质瘤进行全身化疗药物递送时仍然效果不佳。
南方医科大学王莺副研究员和樊俊兵教授将负载阿霉素的肝素基纳米颗粒(DNs)贴到天然柚子细胞外囊泡(EVs)表面从而构建了一种仿生EV-DNs,并将其用于实现高效的药物递送,从而显著提高对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该仿生EV-DNs能够绕过BBB/BBTB,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和膜融合进入胶质瘤组织,极大地促进其被细胞内化和抗细胞增殖的能力,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实验也证明了在胶质瘤组织中可以检测到高丰度积累的EV-DNs,从而表明EV-DNs在脑瘤中具有很高的摄取效果,可在体内发挥良好的抗胶质瘤的功效。
阅读链接:
南方医科大学Nano.Lett:新型植物来源细胞外囊泡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用于胶质瘤治疗瘤
4,CellRep:止痛药可用于修复脊椎损伤
来源:转化医学
由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和医学院领导的研究发现,广泛使用的止痛药gabapentin可以预防小鼠受伤的脊髓中有害的结构变化,并阻止心血管变化和脊髓损伤引起的免疫抑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CellReports》杂志上。
“gabapentin通常被认为是止痛药,但如果在损伤后早期(症状出现之前)给予gabapentin,也可以限制神经细胞的结构变化。我们证明,在gabapentin治疗脊髓损伤后甚至一个月,这些益处仍然存在。我们相信gabapentin可以重新用作预防性疗法,以预防受脊髓损伤影响的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系资深作者兼主席PhillipPopovich说。
阅读链接:
CellRep:止痛药可用于修复脊椎损伤
5,大规模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压力给大脑带来的伤害,犹如脑震荡
来源:生物世界
近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portsMedicin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FactorsAssociatedwithSymptomReportinginU.S.ServiceAcademyCadetsandNCAAStudentAthleteswithoutConcussion:FindingsfromtheCAREConsortium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调查了近名大学生运动员,在这些没有最近脑震荡史的健康大学生运动员中,有11%至27%的人报告的症状组合符合国际疾病系统定义的脑震荡后综合征(PCS)的标准,其中最容易预测脑震荡后综合征症状的三个因素是:睡眠不足、既往精神健康问题和压力。研究也提示了我们,睡眠不足和压力会导致出现类似脑震荡后综合征的症状和后果。
阅读链接:
大规模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压力给大脑带来的伤害,犹如脑震荡
6,抗癫痫药物疗效及停药预后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来源:ActaEpileptologica
医院韩雄教授团队在AE发表综述PredictivemodelsforAEDtreatmentefficacyandprognosisoftreatmentwithdrawalinepilepsypatients,系统性评估了几种 抗癫痫药物(AEDs)疗效及停药预后预测模型评分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供临床参考。
阅读链接:
综述
抗癫痫药物疗效及停药预后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7,JAMA子刊:罹患精神分裂症或为新冠患者死亡第二大高危因素,仅次于高龄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为评估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心境障碍及焦虑障碍诊断与新冠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KatlynNemani博士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分析。该研究1月27日在线发表于JAMAPsychiatry。
本项回顾性队列分析是首项评估特定精神障碍作为新冠病*阳性个体死亡独立高危因素的研究。分析显示,罹患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为新冠阳性个体短期内死亡的高危因素,而心境障碍及焦虑障碍与新冠阳性个体的死亡风险无显著相关性。充分调整人口学及躯体变量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诊断是仅次于高龄的新冠阳性个体死亡第二大高危因素,超过男性、心衰、种族、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
阅读链接:
JAMA子刊:罹患精神分裂症或为新冠患者死亡第二大高危因素,仅次于高龄
研究速递
8,Neurology:最新随访研究,新冠患者中十分之一出现神经系统疾病
来源:梅斯神经
纽约大学的JenniferA.Frontera等人基于纽约市大都会区连续住院的成人,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并前瞻性地探究了特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并比较了COVID-19患者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异同,以及相关并发症和出院处置情况。在进一步的分析中,他们还比较了COVID-19患者入院前后发生神经系统疾病的的情况。
结果显示,在研究时间段内,住院的名COVID-19患者中,名(13.5%)在COVID-19症状出现后的中位2天内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疾病,并与院内死亡风险增加和出院回家的可能性降低相关。许多观察到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源于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的后遗症。
阅读链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