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崔永玲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562626.html在考察了一番花鸟市场后,小赵开出了升学礼物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一只不足30天的手养玄凤。他要亲手拉扯喂养一只聪慧可人的小鹦鹉。能够担当起“聪慧”且可在中国合法家养的,只有虎皮、桃面和玄凤三种鹦鹉,“可人”则必须在30天内的婴儿期亲手喂养,从此对你死心塌地、形影不离。
老赵不负众望,打探到隔壁小区有人最近孵化了三只玄凤宝宝,几番现场考察和DNA检测,7月24号这天,终于如约将出壳28天的“高趴古铜伪龙”宝接回家。
左下角的球球和她的哥哥们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胖球,咕咕坐在木屑堆里,歪着脑袋静静打探四周。两颊各有一个小红圈、头顶一撮长长的凤毛,DNA检测结果果然是小公主一枚,顺便实现了老赵想要闺女的愿望。虽然婴儿期的玄凤,长得一只红脸鸡没什么两样,但是女大十八变,我们要相信科学。
叉开双脚“母鸡蹲”的球球
DNA结果
据说鸟类破壳第一眼看到的那个人,就认定是娘亲,在初生阶段亲手喂养小鸟的那个,在它的脑海里会打上“衣食父母”的烙印。小鸟喂养阶段很短,出生30后就从纯喂养逐渐过渡到能够自己啄食。这么算来,30天喂养换来终身父母荣耀,划算得很呢!
如果立志当拥有忠心耿耿鹦鹉助手的海盗,那么在职业发展初期要手养一只良好基因的鹦鹉。想要成为金银大盗,苦练技能的同时,手养一只热衷收集闪闪发光金银首饰的聪慧小鸟,成功率比单打独斗高手高许多倍。这些都不是驯养鹦鹉的可取之道,但至少表明真正赢在起跑线上,从娃娃抓起并不算早,得从蛋壳抓起。
呆萌小*鸡,问问你,睁眼看到的那个是谁呀?
呆若木鸡的球球
秉持科学喂养的态度,老赵精心置备了手养小鹦鹉的装备:
(1)一袋鹦鹉奶粉,足够一只小鸟喂食两个月,鸟宝在足月后开始添加小米和谷物,奶粉需求急剧下降;
(2)一个温度计,用来精确掌控水温。鸟宝对奶粉水温要求很高,在40至41度之间。据说是为了准确测温,老赵买了两款测温计,每次都是两个不同的读数,他总是神奇地主观判断哪个更准;
(3)一台精度到0.1克的厨房电子秤,用于喂食前后测体重,每次都要填表详细记录,小鸟每次增重8g左右,主要影响因素是老赵配置奶粉的稠密不同;
(4)餐后还要提供精细洗脸服务——用湿布把被奶糊打结的嘴毛一一捋顺,保持小鸡蓬松可爱状。
鹦鹉奶粉、温度计、电子秤等
吃饱喝足后的球球
每日喂奶记录
作为人类后代,小赵当年也没有如此科学喂养过呢。早期,一日喂奶三次,六周后,鸟宝出现厌奶和痴迷小米现象,喂食奶粉的频率减少到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喝奶时的“脑震荡”场景
不得不承认,幼鸟进食太具有视觉冲击,时时刻刻有脑震荡的风险,一秒24帧的普通手机视频上,只能看到虚化的无影鸟喙。平时文文静静的小鸟,吃奶时发出令人心碎的嘶哑叫声,仿佛家里养了一只聒噪的知了。鸟类进食的速度体现了它们进化过程中幼鸟自然选择的生存压力。那种对食物玩命的劲头,让人目瞪口呆,我的第一反应是幸好小赵不是鸟类,吃饭龟速的小孩估计一周内就被兄弟姐妹们挤出窝去。
一脸奶糊的球球
半个月后小鸟的主要食物已经从鹦鹉奶粉转为小米,俯身一粒粒啄食小米要优雅从容得多,但依旧保持一日两次对奶粉的疯狂念想,每次急煎煎扑来、扯着脖子只吃两勺,主要是情感寄托。老赵仗着一日两三次的亲手喂食,每次喂食还嘘寒问暖,在球球心目中树立了慈祥和蔼的形象,小鸟对他的声音刻骨铭心,所以只要他一吆喝,小鸟就屁颠屁颠得来寻他。
想象一下,一只走路摇摇晃晃、还不会飞的小*鸡,看见你就情不自禁朝你走来,甚至要踩过比指压板还疼的乐高小山,都再所不惜向你走来,多么感动多么治愈。
学步小*鸡向你走来
穿过质压板来找你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