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到耳聋,就会害怕,提到耳鸣,反而无所谓,殊不知耳鸣也是最让人心烦意乱的一种事情。临床证明,发现耳聋、耳鸣症状,及早治疗,可最大限度的恢复听力,消除耳鸣。然而天长日久,恢复是比较棘手的事情。
耳鸣与耳聋有什么关系?
耳鸣患者常常有耳聋,耳鸣预示着将要耳聋。耳鸣是耳聋的先兆。耳鸣与耳聋的病因基本相同,病变部位也基本一致,耳鸣的频率(音调)常与听力损失的频率相似,因此,耳鸣与耳聋的治疗用药大体相同。
耳鸣分类
根据耳鸣性质分类;生理性耳鸣、病理性耳鸣;主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持续性耳鸣、波动性耳鸣或搏动性耳鸣;单调耳鸣、复调耳鸣。
耳鸣有多少比例
美国和英国曾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耳鸣发病率为17%。如果按10%保守估计,我国应该有1.3亿耳鸣患者。
严重耳鸣有哪些危害?
⑴影响听力:非常响的耳鸣能够干扰所听的内容,常常听到声音但分辨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⑵影响睡眠:耳鸣尤其在夜深人静时响的厉害,使人入睡困难。即使入睡,也特别浅。有人诉说,睡眠不深时可以被耳鸣吵醒(耳鸣如同外界声音一样能够吵醒主人)。因为半夜醒来后,耳鸣仍然响个不停,所以使人烦躁不安,辗转难眠。
⑶影响情绪:长期严重耳鸣可以使人产生心烦意乱、担心、忧虑、焦急、抑郁等情绪变化。有的人宁愿听不见了也不要耳鸣,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更有的人,因为到处求医均被告之"不好治"、"没有好办法"等,则想到自杀。
⑷影响工作:因为听不清别人尤其领导和老师的讲话,而且自己忍受着耳鸣带来的巨大痛苦,却常常不能被人理解,所以工作效率下降,对工作和学习也渐渐失去兴趣。
⑸影响家庭生活:因为耳鸣而长期求医吃药,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巨大经济压力。如果不被家庭成员所理解,则影响家庭和睦。
⑹影响社交活动:因为言语理解力差,听不清别人讲话,自己又紧张、烦躁、苦闷,久之则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耳鸣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1)耳源性耳鸣:
①传音部分(外耳、中耳)的病变:耵聍栓塞外耳道、外耳道湿疹、鼓膜炎、中耳炎、耳咽管功能不良。这类疾病引起的耳鸣一般不严重,病因去除后耳鸣多可消失。
②感音部分(内耳)病变:梅尼埃病、噪声性聋、耳*性药物中*、突聋等。这类疾病引起的耳鸣比较严重。
③蜗后病变(听神经):Hunter综合证,听神经炎、听神经病,听神经瘤。
④听觉中枢病变从耳蜗神经核一直到大脑听皮层的听觉传导通路):传出神经功能障碍,脑出血,延脑背外侧综合证等。这类病变引起的耳鸣非常顽固。
(2)全身疾病引起的耳鸣:
①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血管瘤、动-静脉瘤。这类疾病常引起博动性耳鸣,与脉搏一致。
②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压迫椎A。
③脑外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头部外伤、脑震荡、脑炎、脑膜炎。这类疾病常引起耳鸣及高频听力下降的感音神经聋。
④精神性疾病:焦虑证、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⑤代谢性疾病:甲亢、甲减、糖尿病、高血脂症、纤维束或微量元素缺乏。
⑥其他如肾病、妇科病、胃肠疾病也可引起耳鸣。
(3)心理因素引起的耳鸣:紧张、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愤怒、更年期等都可以引起耳鸣。
耳鸣如何治疗
耳鸣治疗属于世界性难题,但并不是等于不治之症,及早正确地治疗能够减轻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