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们要背叛多少曾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TUhjnbcbe - 2024/7/7 0:56:00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生活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偏安一隅,不问世事,他们的孩子在家出生;没有出生证明;医院治疗;也不注射疫苗;更不会去学校。他们拒绝一切和政府有关的东西。

因为孩子的父亲说:那是政府的阴谋,是给民众洗脑的地方,思想会受到污染。

你一定不敢相信,在美国这个发达国家还会有这么落后、愚昧的家庭?

是的,这也是让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比尔·盖茨感到震惊的,盖茨在读了她的故事后说:

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这本书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能够得到他的亲睐,获得他的赏识,那这个人一定有过人之处。她就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韦斯特弗。

这本书年出版至今,已经连续80多周霸榜《纽约时报》第一

比尔盖茨年度荐书No.1

全美销量破百万册

美国亚马逊年度编辑选书第一名。

塔拉因此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在美国只要有纸的地方就能看到这本书

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魔力呢?

本书是塔拉的处女作,写了她自己真实的成长经历:17岁前从未踏入学校学习,童年是在垃圾场中长大,原生家庭给她带来了巨大伤痛,最终在哥哥泰勒的帮助下,经过自己不断地抗争和努力,走出美国西部大山,实现自我蜕变,像鸟一样飞向属于自己的那座山最终成为了美国的一位年轻历史学家、作家。

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当你阅读完塔拉的经历后,除了震惊也会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讲述本书内容:一、唤醒心灵的觉知。二、在创伤中成长,在学习中自我疗愈。三、知识丰盈了她的羽翼,飞往属于自己的山峰。

唤醒心灵的觉知

东野圭吾在《时生》里说:谁都想生在好的家庭,但事实上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塔拉出生在美国西部一个叫巴克峰的山里。她的父亲经营一家废料厂,她和5个哥哥1个姐姐都在父亲的工厂里帮工。和破铜烂铁打交道的他们,每天满脸满身都是油污,父亲戏称,这是“诚实的污垢”。

她父亲是一个虔诚的摩门教徒。这个摩门教和基督教类似,具有非常严格的教义:女性不能化妆;穿着不可暴露;不接受婚前性行为。

她的父亲坚信“世界末日说”,认为灾难是上帝的旨意。为了那天的到来,他

囤积大量的食物、枪支、燃料和生活用品把美元换成金子、银子,埋在山里隐秘的地方做引水上山的管道;在各处装上太阳能板,这样即使世界末日来临,他们有水喝、有电用、有囤积的食物吃妻子会用中草药调制精油,可以照料全家人的健康,他还要求妻子去学做助产士,在他的孙子孙女们出生时有人接生

她的父亲还非常专横独断,像一只巨大的手在控制着他们家所有人。

他们全家出过两次车祸,第一次因他坚持深夜赶回需要12小时车程的家,哥哥疲劳驾驶而撞上了拖拉机,哥哥泰勒牙齿被撞得错位,母亲不仅面目全非还受了严重的脑损伤。

第二次在暴风雪中父亲坚持加速行驶车子翻了

每次全家人无一幸免,都不同程度的受了伤。瘀青、擦伤、车祸、坠落、脑震荡、腿着火、头开花……都是常态,但父亲坚持将苦难视为一种上帝的赐福。每一次死里逃生,都是因为被上帝选中。

塔拉虽然是全家最小的孩子,但也没得到父母亲的宠爱,她不是在父亲的垃圾场帮忙,就是跟着母亲一起调制精油、做水果罐头。她以为这就是生活原本的样子。

谁能想到如噩梦般的事情发生了。

她有个哥哥叫肖恩,和父亲一样是一个精神控制狂。他可以对塔拉好,帮塔拉治好扭伤的脖子,教她骑马、武术。但也会瞬间暴怒,疯狂地殴打她,辱骂她。

一天塔拉和他发生了矛盾,他气急败坏地拉着塔拉的头发,把塔拉的头往厕所里塞,随后又将她的手腕折叠住使她动弹不得,逼着塔拉跟他道歉。

还有一次塔拉涂抹了口红,肖恩把她打得昏死过去,醒来后肖恩依然不放过她,掐着她喉咙不挺摇晃、咒骂她,要求她承认自己是妓女、荡妇。

本以为家可以遮风挡雨,没想到却成了凄风苦雨的发源地。来自社会外界的暴力,我们还可以小心躲避,而来自亲人的暴力却让人无处可逃……

这样的折磨只是刚刚开始,后面整整十年漫长的日子里,肖恩都在不折手段的折磨着塔拉。他成了塔拉避无可避的梦魇。

命运似乎眷顾了她,为她拉开一道光。

有一天,她的另一个哥哥泰勒从外面回来了。他对塔拉说:“走吧,离开这里,外面有个世界,一旦父亲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思想,世界就会看起来不一样。”

哥哥泰勒是家中第一个走出去读书的,他的成功似乎让17岁的塔拉有了顿悟——原来,人生是可以选择的!

塔拉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家,去上学!

她开始学习,泰勒帮她辅导功课,即使父亲为了阻止她学习,而不断地给她安排活计,但她依然咬着牙坚持着,哥哥的榜样告诉她——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第二次考试,她终于收到了杨百翰大学的通知书。她可以像一只鸟儿,飞离她的家乡,飞往心中的圣地。

在创伤中成长,在学习中自我疗愈。

塔拉上学了!可大学生活并不像她想象中那样美好。

她不知道什么叫论文,为什么不能提大屠杀,为什么上完厕所要洗手,生病医院,也不敢吃药。和普通人相比,她显得格格不入,在同学们眼里她是个怪胎、异类。

各种小事都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她如同是一棵野草,突然被移植到了一间装潢华丽的花店,与周遭的事物极不和谐。

渐渐地她发现,那些穿着暴露的女孩也是善良可爱的,止痛片缓解了牙痛,父亲多年前反复提到的联邦政府开枪打死邻居一家事件的真相,并不是父亲宣导的“不送孩子上学,就要被枪毙”。

曾经理所当然的观念被颠覆了,她像失去平衡的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让她无所适从,惊慌不已。

不仅生活习惯上格格不入,学习上成绩也很不理想,在同学的帮助下,她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没日没夜地在图书馆看书,付出了超出常人几倍的努力,终于把成绩赶了上去。

人的成长就是要突破层层阻碍。

塔拉也学着同学的样子开始和查尔斯谈恋爱。感恩节放假,查尔斯去她家帮她辅导代数,肖恩却当着查尔斯的面打她,再一次把她的头摁到马桶里。塔拉放声大笑掩饰着自己的剧痛,想让查尔斯认为这是他们兄妹之间的玩笑,查尔斯吓坏了,匆匆地离开了她的家。

充满了自卑感的塔拉,终究不能更好的面对查尔斯,最后一次见面时查尔斯说,他爱她,但拯救她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个世界上能拯救她的,只有她自己。

塔拉带着伤痛回到校园,胃溃疡发作,被肖恩折断的脚趾也已经变黑,她不但不去看医生,却不断暗示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这种自我欺骗中,一边忍受剧痛一边疯狂地高强度学习,最终,代数考试她拿到了满分!

圣诞节到了,她回到了家里,噩梦再次袭来。肖恩又一次对塔拉动手了。

他故伎重演想让塔拉在查尔斯面前丑态百出,把她从副驾驶室拉出来,对她拳打脚踢,还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拖拉她,塔拉的衣服被掀起,露出了内衣。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塔拉再次忍着剧痛疯狂大笑,以此来维护自己可怜的尊严。

可是,回到家后肖恩像往常一样跑来跟她道歉。她开始反思:这真的只是玩笑吗?她在日记写下了记忆中的真实情况。

这一刻,塔拉不再自欺欺人,终于明白真正让她难堪的,一直是她的亲人。她迈出了拯救自己的重要一步。

的确,当你身陷苦海,先睁开双眼,直面现实,不再逃避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真正的摆渡人,是自己。

知识丰盈了她的羽翼,飞往属于自己的山峰。

塔拉下决心要告别过去、重塑自我。

为了摆脱父亲的控制,她决定经济独立,每天四点去打工。在主教的帮助下她又申请到了奖学金。

在新学期的课堂上,塔拉知道了父亲抑郁、狂躁、偏执、夸大妄想,被害妄想,所其实是“狂躁症”。

她想到自己和家人之前的种种经历,都是因为父亲的执念造成的。她带着愤恨回到家,平生第一次冲着父亲大嚷:你为什么要吓唬我们?

她决定彻底远离,可残酷的命运如同一匹野马,并没有那么容易驾驭。

她的父亲在一场爆炸中严重烧伤,她不得不回家,面对奄奄医院的父亲,她意识到:她的父母是不可能改变的。

难以置信的是父亲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更坚定了父亲自己的信念:上帝才是他们真正的“拯救者”。

而塔拉也明白了,不管走多远,离开多久,她都无法真正剪断她和父母的联系。

尽管生活中麻烦不断,塔拉的学业却没耽误。她疯狂地爱上了历史、政治和国际事务。又去剑桥留学,接着又准备攻读研究生。

克里博士的鼓励让她有了寻找一个新生活的勇气:“塔拉,你是块真金,不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把自己假扮成什么样,那都是你本来的样子。”

塔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她不但拿到了杨百翰大学“最优秀本科毕业生奖”,同时获得了盖茨奖学金,顺利地来到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

她开始改变自己,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医院打疫苗,和同学们一起喝咖啡、喝红酒,穿时尚的衣服。

不久她获得哈佛大学访学奖学金。在哈佛期间,塔拉开始大量阅读名人的作品,也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家庭的关系。

不久她又回到了美国,父母想说服塔拉接受赐福得到净化。塔拉知道,父亲想从自己身上驱逐的不是恶魔,而是已经改变的她。她拒绝了,也让她彻底失去了她的家人。

重塑的自我与原生家庭的碰撞,让塔拉精神接近崩溃,她开始消沉,学业也岌岌可危。哥哥泰勒得知一切后,坚定地站在塔拉这边,帮她建立了信心。

半年后,她开始了对“当一个人对家庭的责任与他对朋友、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冲突时”进行学术研究。终于在27岁生日那天,塔拉提交了博士论文,随后顺利通过答辩拿到了博士学位。

历经磨难,终于凤凰涅槃!

后来的塔拉多年未见父母,家庭带来的心理创伤,自己断绝亲子关系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是让塔拉困扰了很久。

塔拉曾说: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可以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可以庆幸他不在你的生命里。

塔拉的人生经历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一个话题: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找份好工作,更好地生存下去吗?

接受教育应该是:

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选择生活的可能性,获得自主选择的机会;

是可以通过发现自己感兴趣,更加理性地审视自己的生活,与过去和解;

是通过接受教育,产生自我意识,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要背叛多少曾经,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