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laire
“挺好的医生,就是长了张嘴。”
打开《谢谢你医生》这部剧,叨叨确实感受到白宇这次不同以往的荧幕形象。
医院最年轻的主治医生,他才华横溢,技术精湛,自命不凡,固执己见,身上永远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智商优越感。
不论是面对初来乍到的肖砚,还是同事患者,白术都将“说话刻薄”展现的淋漓尽致,“人设不讨喜”也成了“剧情悬浮”之外最大的争议。
“我白术(zhu)的手术,从来不会发生意外,从前不会,未来也不会。”说实话,生活中碰到这样的主治医生,不知道是患者的幸运还是不幸。
医生对自己的医术自信无可厚非,对患者来说更添生的希望,但过于绝对的自负,呈现出来的医生角色却失了真实。
毕竟,生活中的医生谁都不会在重大疾病面前夸下海口,轻易许诺“我的手术从来不会发生意外。”
作为一部医疗关怀题材剧,不可否认的是,《谢谢你医生》的确在医患关系,患者故事上做了大量呈现和叙述,社会热议话题只多不少,但从最终的呈现效果看却依然少了一份“真实”。
主角人设悬浮戏剧化削减真实感
《谢谢你医生》讲述的是白术、医院急诊科新成立的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里与病患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白术被院长从心外科调到刚成立的EICU,想借急诊室里的人间百态磨炼他的性子。
海外归来的肖砚(杨幂饰)曾是一名无国界医生,在战地因为救治病人而耽误了对未婚夫的救治,选择回国。
两个人在咖啡店有次不愉快的初见,上班路上又因一位倒地的患者在救治方法上产生争执,不打不相识。
此后,医院患者的救治方法上,两人经常产生不同的意见,在接踵而至的各类疑难杂症上上演“你帮我,我帮你”的友好互助,不断改变对彼此的印象。
白术救治病人一向不管不顾患者的意愿,自己在专业上提出的手术意见,哪怕费劲口舌也要让对方接受,他的这套工作理念被简单的定义为“医学”。
在剧中站在对立面的肖砚,总是强调着病患背后的故事,医生治病救人更应该讲究“人学”。
两人的矛盾点在于一个更加“理性”,一个更具有“人情味”,讲到底,还是在讨论一个老生常谈,稍显老套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无非是医生救治病人应该兼具“理性”与“人情味”。
在主线剧情上,矛盾点可有可无,两人的独白,和经历救治后的谈心都在对观众进行着一场“道德教育”和“价值灌输”,感动是有的,但这种上价值的内容在剧中反复多次出现,难免让人稍感烦躁。
除此之外,剧中医生的工作状态也是被诟病最多的一点。急医院最忙的,小病大病患者不断,一整天忙下来头沾枕头立马入睡,反观剧中,急诊科的医生们各个精神抖擞,大把的时间说说笑笑,诊室干净整洁,时不时还能磨杯咖啡,的确没什么信服力。
影视作品需要冲突与矛盾,但作为两位主角,白术与肖砚身上显示出的矛盾点过于戏剧化,反而降低了剧集的真实感,让人感到悬浮。
案例堆砌的医患故事相比剧中对医生的展现,患者故事更加贴近生活。
剧集的节奏快主要体现在剧中案例数量的多,平均一集能有五六个案例,在叙述上看得出力求简洁干脆。
想要继续著书的语言学教授,因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接受了白术的手术建议,却在出院的那一天从病床上摔下,走得猝不及防,他与老伴相濡以沫的感情在前期用了不少笔墨展现,以至让观众感慨万千。
身患尿毒症的小女孩体谅父亲,谎称身体无碍少做透析,养父为了省钱做手术却丧失了女儿的最佳治疗时间。
也有干了一辈子医生的老人救不了自己的妻子,眼看着她在一帘之隔的病床上失去心跳。
医患关系的紧张同样被融入到各种案例中。
突发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室抢救,家属在门外情绪激动,大闹着医生害人,阻碍对患者的救治。有的病患家属对医生的判断不信任,对于给出的救治方案和检查不赞同,怀疑医生借“拍片”赚“黑心钱”的大有人在。
当有心之人将医生们推上舆论,医患之间的紧张通过网络被无限放大,网暴、“人肉”接踵而至。
一患者自导自演被殴打,满脸血浆让肖砚给自己出具份脑震荡报告,事情没成就利用网络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