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4日,北京正阳门车站轰然巨响,爆炸了一枚炸弹,虽然没有达到暗杀的直接目的,却以其政治威慑力震撼清廷,鼓舞了志士仁人的革命意志。这枚炸弹的制造者就是王元化先生在《太虚法师年谱》一文中提到的写出“非隆隆之炸弹,不足以惊其人梦之魂”的杨毓麟。
杨毓麟,字笃生,年生于长沙,年拒俄运动后与黄兴等在日本成立暗杀团,研习制造炸药,曾因此而炸瞎一只眼睛并备受脑震荡后遗症的折磨。年当他会同张继、何海樵等人潜入北京暗杀西太后未果后,到上海发展,与蔡元培、章士钊、陈独秀等组成并扩建了总部设在上海的暗杀团,秘密造炸弹。
陈独秀回忆当时的情况曾提到,“蔡元培先生也常常来实验室练习。”位高至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满腹学问又高度近视的蔡元培也深感原始的刀枪不如炸弹而加盟暗杀团。“吾泱泱大汉民族”子民确实是被满清统治压迫到发狂,只求革命而不择手段了。终于成功制造了烈性炸药,装填入由黄兴从日本偷运来的炸弹壳里,又选了一天秘密带到南京深山里试验。经过改进制成被蔡元培欣喜地称为“中国第一炸弹”的,就是在正阳门车站爆炸的那枚炸弹。
逃过暗杀的载沣革命失败后,杨毓麟远走英国留学,国内不断传来革命志士投身斗争殉难而断无成功之希望的消息,使他深受刺激,旧伤复发。他将在英国留学期间积攒的英镑寄给黄兴作为革命经费,于年8月5日留下遗书在利物浦蹈海自尽,终年39岁。
杨毓麟逝世后,旅居利物浦的华侨召开追悼大会,以彰义烈,并安葬于利物浦墓园。时至今日,每逢节日旅英侨胞经常前往扫墓,纪念这位民主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