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弯又弯/冷然说忧患别我乡里时/眼泪一串湿衣衫人于天地中/似蝼蚁千万独我苦笑离群/当日抑愤郁心间
若有轻舟强渡/有朝必定再返
水涨水退/难免起落数番
大地倚在河畔/水声轻说变幻
梦里依稀满地青翠/但我鬓上已斑斑......
这首港产歌曲《大地恩情》,估计现在90、00后的年轻人完全没听过,然而,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是脍炙人口的流行歌。因为太经典,所以连刘德华也曾翻唱此歌。改革开放之初,当年多数人只喜欢看打打杀杀的引进港产剧,如《霍元甲》、《上海滩》等,而这部描述清末民初历史背景下,珠三角水乡望族与农民寻常生活的《大地恩情》,由于拍得真实,还是吸引许多人静下心来每天追剧。写这篇游记的时候,脑海很自然地闪现出这首《大地恩情》的歌曲,潜意识里觉得用它来描绘给我的感受,是最合适不过了。
也许是因为母亲就是个勤劳的顺德人,从小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所以自然而然地,我不免也受到些顺德水乡文化、习俗的影响。
逢简,是顺德最早的人居聚集地之一。建村历史可追溯到村中西汉文化遗址的发掘,后陆续发现出土唐代文物。而现存的两座工艺精巧的宋代三孔石古桥,则毋庸置疑地见证了逢简千年的历史及曾经的繁华。这里多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祠堂,则成为顺德早已在当时的行政区划,作为南海郡之立县依据;逢简的“明代八景”之记载,以及史书记载有“小广州”之称的代石等,都足以印证逢简乃至顺德昔日之繁华。御赐金桂、清代金鏊石拱桥、进士坊木牌楼等都是逢简繁华历史、深厚人文沉淀的标志与象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逢简水乡,依稀还能看到“桑基鱼塘”的痕迹。什么是“桑基鱼塘”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农业链条。桑基鱼塘,就是在塘边(塘基)种桑树、养蚕,蚕拉的屎,会掉落鱼塘,变成微生物可以养鱼,鱼塘中再养鸭,鸭吃塘里的微生物、小鱼小虾长大,同时,鸭拉的屎,又可以养塘里的微生物和小鱼小虾。桑树还可以给人遮荫,蚕茧可以用来织布,鱼和鸭为人们提供肉食。于是,数百年来,逢简水乡的人们,就以这样的生存智慧,把大地散落各处的馈赠,用勤劳的双手,变成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食物链。
是珠三角劳动人民的“智慧发明”,是合理利用水乡地形,融合了种植、养殖、纺织的完整循环生态链,即使放在今天依然是智慧满满的创举,唯有对大地的馈赠,始终心存感恩的勤恳人民,才能获得这样的智慧结晶。这种曾经给以河汊水网生存环境为主的珠三角人民带来富足的生活的农耕渔牧方式,早在数百年前,逢简已是其中演绎得淋漓尽致的佼佼者。
所以说,不止是逢简,珠三角的水乡,处处都散落着类似这种“大地的恩情”。只有来到逢简这里,不仅要看祠堂大宅的热闹,还要用心去看这一水、一桥、一树、一塘......才能切身体验,真实感受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人们的幸福生活,以及他们的“知足常乐”。
实用TPS
1、逢简水乡位于顺德杏坛镇。自然村落水光接天,碧波荡漾,曲折迂回,柳暗花明又一村。远离繁嚣,保持自然人居环境和谐,岭南水乡格局完好。古屋古树遍布,青石板古道、古桥纵横,犹如一幅山水画。
2、著名景点包括:刘氏、梁氏、李氏祠堂,金鳌桥,明远桥,巨济桥、御赐金桂等。
3、俗话说,“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凤城”,指的就是顺德。在逢简的菜馆,你不用花多少钱,你就可以吃到正宗的顺德菜。
门票:免票
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