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特殊情况。只有一个儿子的中年夫妻,儿子肯定是夫妻双方精神和情感上的唯一寄托。随着自己年龄的不断增大,这种感情也会越来越强烈。
01
表姑今年50岁了,只有一个儿子叫小军。她把自己的孩子视若珍宝,也是感情的唯一寄托。小军今年25岁了,大学毕业两、三年,在一家国企上班,工作挺稳定的。
表姑没有兄弟姐妹,是独生女,姑奶奶和姑爷爷只有表姑一个女儿,把她视为掌上明珠。那个年代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真是凤毛麟角,主要是姑奶奶身体不是很好,所以只生了一个表姑孩子。
表姑父是一个说一不二,脾气暴躁的人,他经常因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表姑吵架。后来表姑父有外遇,在小军还上小学的时候,两人就离婚了。表姑独自一个人把小军抚养长大。
姑爷爷在退休后,有一次单位组织退休人员聚餐,他从家出发准备坐公共汽车去餐厅,在追赶公交车的时候,不幸突发心肌梗塞,摔倒在地就再也没有起来。生命就在这一刹那间戛然而止,不禁让人感叹生命是如此这般的脆弱。都说七十三、八十四是一个坎儿。姑爷爷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了七十三岁。
姑奶奶人过七十之后,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多种老年疾病缠身,什么心力衰竭、高血压、痛风等等。她又非常固执,从来不听医生的嘱咐,依然我行我素。人老了,脾气越来越倔。真是让表姑操了不少心。姑奶奶有一次自己出门,摔了一跤,脑子轻微脑震荡,人竟然变得根本不记事了。从此,跑医院看病成了家常便饭。表姑是独生女儿,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只得自己一个人扛着,为老人忙前忙后的。姑奶奶由于疾病进一步恶化,不幸离世。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先后离世的表姑,深刻体会到了悲伤和无助。表姑真是挺不容易的,不仅要照顾双亲,还要独自把孩子抚养成人。好在小军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他知道妈妈的辛苦和不易,特别孝顺表姑。高中毕业考大学的时候,只选择报考本市院校,不想离家太远,为的就是不让表姑太寂寞。大学毕业后听从表姑建议,选择一家国企,工作很稳定。
小军今年25岁了,表姑现在最盼望的就是小军找到自己的理想伴侣,能够有自己幸福的小家。
02
表姐和表姐夫今年50岁了,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小鹏,我应该叫表外甥。小鹏从小学到高中上的都是重点学校,国内高校本科毕业,美国藤校硕士毕业。这样光鲜亮丽的教育背景足够让别人羡慕不已。小鹏美国名校硕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到了工作,进入一家强公司工作,并选择在美国发展,几年之后顺利拿到绿卡。儿子很适应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在美国还找到了自己的伴侣。
表姐和表姐夫特别希望儿子能够留在身边,毕竟就这一个儿子嘛。但是,想想儿子在美国发展得挺好的,如果回国之后,一切又都从零开始,心想不能太自私,为了自己拖孩子的后腿。
说实话,表姐夫妻俩为表外甥小鹏的成长付出很多的心血。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表姐和表姐夫卖掉自家的老房子外加上全部家庭积蓄,不惜重金购置了一套学区房,让表弟可以读重点小学。小鹏刚上小学时,表姐就辞去工作,全职陪读,每天接送他上下学,放学回家陪着他做作业,给他辅导功课。周末,带着小鹏赶去参加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和兴趣班。经历了中考、高考、申研,终于迎来儿子学成归来。
夫妻两这些年的心血真是没有白费,儿子还算是比较有出息的。但是,换来的却是父母和孩子远隔大洋彼岸,甚至一年也见不到一次面。
表姐和表姐夫彻底成了空巢老人,现在人到中年,身体还算可以,他们两就怕自己岁数越来越大,以后老了怎么办。小鹏说要把他们接到美国一起生活。但是他们在美国住了半个月就想回国。两个人根本适应不了美国的生活。语言不通、饮食习惯适应不了、环境陌生,自己的生活圈子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了,身边的邻居、朋友、亲戚都已经形成固定的社交圈子。一下子到了美国,真是一点也不适应。短暂住一个月还可以,长期在那里生活,两个人根本接受不了。
他们想小鹏在美国生活,压力也挺大,不想过去给他添麻烦。夫妻两退休后,退休金也不低,在国内完全可以过得舒舒服服的。
表姐和表姐夫赶上国家计划生育,只能要一个孩子。他们想着要是能生两个孩子就好了,起码会有一个孩子陪伴在身边。
表姐和表姐夫心想着一定要把身体保养好了,保证身体健康,不生病少生病,起码自己不受罪,也不会给儿子添麻烦。等老了之后,能够做到生活自理,互相照顾彼此的饮食起居,就算是很不错了。
03
骨肉亲情,血浓于水。孩子别管有几个,只要孩子懂事孝顺就足够了。父母也不应该把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孩子早晚都会长大成人,把孩子放飞让他们能够自由飞翔,自己也要有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