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消化
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早产儿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要注意乳汁的渗透压不可超过mmol/L。早产儿肝不成熟,葡萄糖醛酸转换酶不足,生理性*疽较重,持续时间长,易引起核*疸。因肝功能不完善,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少,易发生出血症。
4.神经
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
5.体温
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缺乏寒冷发抖反应。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6.其他
早产儿酸碱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早产儿糖原储存少,又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低下),此外,早产儿还易发生高血糖、贫血和严重感染。
早产儿出院后在家如何护理?一、喂养
1.母乳喂养:按需喂养,间隔2-3小时喂养一次。可加母乳强化剂帮助早产儿实现“追赶生长。
2.早产儿专用配方奶:早产儿出院后可用早产儿过渡配方奶,帮助早产儿宫外“追赶生长“试奶温,查看奶嘴孔大小,以十字孔为宜,断线下滴,观察呼吸、面色、吞咽、是否溢奶。
注意事项:
1.喂奶后1小时内不要换尿布。
2.如有鼻子、口周青紫,拔出奶瓶暂停一下,脸色恢复后再喂。
3.如发生呛奶,予右侧半卧位,拍背,呼吸平顺后再喂。
二、日常护理
1.保暖
早产宝宝所在室温24℃~28℃,室内相对湿度在55%~65%,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过高注意通风降温,每天至少给房间通风换气20分钟,衣服以宝宝手脚温暖即可。
2.洗澡
洗澡时间最好选择在喂奶前后1小时,关上门窗,避免有风直接吹宝宝,室温在30℃,水温38℃~40℃为宜;洗澡后彻底擦干,防止受凉。
3.皮肤护理
可抱婴儿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发现*疸消退或减轻后又再出现或加重,要及时就诊。
宝宝头、颈、腋窝、会阴臀部皮肤皱褶处应勤洗,保持干燥、清洁以免糜烂。每次换尿布后特别是大便后应温水洗臀部,软毛巾搽干,涂以熟茶油,保护皮肤,以免尿布疹。
注意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皮肤,衣服、尿布应柔软、舒适并保持清洁干燥,衣带不宜过紧。
宝宝口腔黏膜较薄嫩,易擦伤,造成感染,不要纱布擦洗,以免损伤。保持口腔清洁,清洁口腔用物均为一次性,避免鹅口疮。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后清洁手和乳头。人工喂养者,每次喂奶后把奶头用清水洗净,煮沸15-20分钟待用。
一般脐带在15天内可以脱落,脐带脱落前避免盆浴,应作脐部护理。局部用酒精清洗后涂以聚维酮碘溶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发现局部红肿、有分泌物。医院就诊;
4.注意预防感染
除专门照看宝宝的人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房间,更不要把宝宝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摸抱等。妈妈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洗净双手并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上述护理人员如患感染性疾病时应立即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三、观察宝宝如果医院
1.宝宝呼吸改变:出现呼吸急促,超过60次/分,口鼻周围或者全身皮肤青紫色。
2.吃奶减少,或者拒奶
3.活动能力变差,反应迟钝或不做反应。
4.肤色比平时苍白。
5.情绪变化较大,容易烦躁不安。
6.瞌睡或者呕吐比较严重或反复发作。
7.排便习惯改变,腹泻超过一天,小便量减少或颜色变深。
8.没有过多包裹的情况下,体温超过37.5℃。
控制早产率、提高存活率、降低残疾率、优化早产儿生存质量,这是全球的目标,虽任重而道远,但通过努力一定会达到以上目标,为所有的早产宝宝赋爱、赋能!
专家介绍许金凤门诊部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疗专业,现任常德市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德市医学会医疗专业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对儿科常见疾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儿童哮喘、儿科疑难病、新生儿疾病及小儿急危症的抢救等有较深的研究。医院进修一年,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儿科工作的学习,撰写省级、国家级论文十余篇。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全天
雷明*新生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衡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常年从事新生儿重症医学工作,擅长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早产儿优化管理、早产儿脑瘫早期识别及干预。在新生儿呼吸机治疗与管理,院前转运及急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省部杂志发表医学论文多篇。
杨柳新生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系,学士学位,医院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专科进修,年参加北美呼吸治疗培训,年参加中方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合作的呼吸治疗培训班,擅长处理儿科及新生儿科的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擅长于新生儿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早产儿全静脉营养等新技术。
何永辉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南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从事新生儿科及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专科)进修及全国新生儿科高级技术培训班学习,擅长处理新生儿科及儿科的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擅长于新生儿呼吸机治疗与管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营养,神经电生理学等新技术。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科室简介我院新生儿科是湘西北成立最早的新生儿科之一,设置床位40张,均为封闭式无陪病房,设有重症监护区,早产隔离区,普通*疸区,特殊治疗室,电视探视区,水疗区,健康宣教等候区等,共有医护人员34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诊治对象为出生后28天以内的各种新生儿危急重症及受围产高危影响的新生儿,同时负责新生儿出院后的随访、高危儿的早期干预,建立起了覆盖常德市及周边地区的危急重新生儿及早产转运急救网络。
新生儿科系常德市第一批医学重点学科,已成为常德市新生儿危急重救治中心之一,硬件条件和技术水平已达到省内水平,形成了疾病诊治为优势,以早产儿救治为重点的学科特色。新生儿科在重症监护室(NICU)设有“生命岛”,床位配置有温箱或辐射台抢救台、呼吸机、心电监护、微电脑注射泵、蓝光治疗仪等急救常用设备。常规开展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常频、高频机械通气替代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严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及肺动脉高压的诊治及抢救工作;开展了经外周动静脉换血技术,成功抢救了多例各种溶血患儿及高胆红素血症重症患儿,有效降低新生儿核*疸的发生。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休克、重症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中-重症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危重疾病的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及静脉高营养技术的开展,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输注提供了保障,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g以下)抢救成功率。
来源:新生儿科
撰稿:杨柳
责编:周芯二审:龙霞终审:刘清平
出品:常德市妇幼保健院
爱我请给我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