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嫩滑的皮肤,总是让人忍不住亲亲摸摸。
但忽然有一天,娇嫩的小脸儿变得粗糙,摸着沙沙的手感,这是怎么了?
为啥宝宝皮肤总是出问题?
淹脖子、痱子、尿布疹、蚊子包……这些皮肤问题要如何护理和避免呢?
皮肤总出状况?
随着温度升高,万物复苏,宝宝的皮肤问题也随之而来。
宝宝皮肤本就娇嫩,角质层非常的薄和脆弱,对成年人微不足道的刺激,都可能引起宝宝皮肤不适或受损。
天气转暖后宝宝开始户外活动,在户外玩耍时自然增加了和花粉、蚊虫、细菌、紫外线等接触的机会,这些因素都极易引起皮肤问题,宝宝皮肤出状况也成常事。
尿布疹
大多数宝宝都会有尿布疹的情况,尤其是春夏季,稍有刺激就可能引起皮肤发炎长出红疹。
轻度尿布疹,皮肤凸起轻度红斑,无需用药,清洗小屁屁后涂上含氧化锌护臀霜护理即可。
如超3天未改善,并出现成片红斑、红斑上有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或糜烂渗液、浅溃疡、脓疱等中重度尿布疹。
则需用弱效激素药物治疗,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1~2周。
继发真菌感染尿布疹,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如派瑞松)。
继发细菌感染尿布疹,莫匹罗星软膏(如百多邦)、红霉素眼膏或者金霉素眼膏等。
真菌性感染特征为牛肉样暗红斑,周围有散在卫星病灶,会阴部生殖器(比如阴囊、阴唇)非常容易被感染。
使用治疗性药物过10分钟后,仍需涂抹厚厚的一层含氧化锌成分的护臀霜隔离粪便尿液。
提醒:护臀霜涂的厚厚的,不用每次换尿不湿的时候都擦去护臀霜,如果没有污染,就不要全部擦去。
之前有用户问,洗完屁屁后,用吹风机的低风档把皮肤快速吹干这种操作是否可以?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但一定要注意温度,不要烫伤宝宝。
淹脖子
婴儿皮肤褶皱处糜烂俗称“淹脖子”,也叫摩擦红斑、擦烂红斑、间擦疹。
主要由于宝宝部分皮肤褶皱处,溢奶、汗液等液体的长期浸渍、摩擦而出现出疹、红斑、糜烂。
一般会出现在颈部、腹股沟等处。胖宝宝还可能出现在腕皱、腘窝等部位。
出现淹脖子,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就是太胖和太热。
日常护理时,仔细有褶皱的部位。如果有污垢要清洗干净,轻轻蘸干。
抱大月龄宝宝时头尽量向后迎,保持通风、干燥。天气炎热时,及时使用空调或风扇(不要对着宝宝直吹)。
轻微的淹脖子,仅局部用清水洗净,晾干后外用5%鞣酸软膏、40%氧化锌油,加速患处干燥及表皮再生。
如淹脖子比较严重,可局部涂抹派瑞松每日两次,连续一周外用。
痱子温度增高,汗液淤积在皮肤表面未蒸发,角质层受浸泡而肿胀,汗腺导管变窄或受阻,周围组织受刺激,就会形成丘疹、水疱或脓疱——痱子。
痱子不太严重时,无需用药。
只要减少穿盖,保持凉爽通风,经常洗澡,保证不会因太热而出汗即可。
痱子感到痒,皮肤无破损,可涂炉甘石洗剂止痒。
如果痱子破了,就不能用炉甘石洗剂了。可用冷毛巾给孩子凉敷一下,每次几分钟,可以一天多敷几次。
如果发展到脓痱了,在保持凉爽的基础上,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点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有助于脓痱的消退。
护理痱子,最重要的就是凉爽通风和清洁干燥。
保持室内凉爽温度,皮肤干爽无汗,自然不会再起痱子。
摩擦性胎藓样疹摩擦性胎藓样疹俗称沙土皮炎,是发生于手背、前臂、肘和膝部的丘疹性皮炎。婴幼儿常见皮肤病,多发于春夏两季。
多发于易摩擦和暴露部位如手背、前臂,有时也发生于指节、肘、膝、大腿等处,为1~3mm直径、多角形或圆形小丘疹。
丘疹细密成群,覆有少许细糠秕样鳞屑,时有胎藓化,一般为肤色,较重者可呈淡红色。
瘙痒因人而异或轻或重,无全身不适,少数宝宝皮疹可能波及躯干或足部。
具有自限性,不经治疗4~8周可自愈。
治疗可缩短病程,一般采用炉甘石洗剂外搽,弱效激素类霜膏外涂,瘙痒明显时,可口服抗组胺类药。
湿疹
急性湿疹可能出现发红的皮肤干燥、起皮,或有液体渗出。
当湿疹发展为慢性(持续很长时间),皮肤就有可能变厚、色素沉着、干燥,并形成粗糙的痂皮。伴有瘙痒感,触感如砂纸般,严重时可能会有渗液。
轻度湿疹注意日常保湿,中重度湿疹的治疗首选外用弱激素药膏。
治疗宝宝湿疹,使用1%氢化可的松(尤卓尔)或1%的地塞米松乳膏等这类的弱效激素软膏。
护理湿疹宝宝时,选择棉、透气、不起球的衣物,卧室保持温度、湿度适宜;勤换宝宝衣物和床单;家里不养宠物、少养花草;室内不铺地毯等。
湿疹宝宝洗澡时水温要稍低些,37℃左右和体温相当的水温较合适。
洗澡时间控制15分钟内,不过度清洗,减少沐浴露次数。澡后立刻擦干身体,及时涂抹润肤霜。
无论哪种湿疹,保湿都是基础,湿疹部位涂抹大量油性的护肤霜。
不设置星标会错过更新哦!
安卓用户打开小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