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妈,今天大便还正常吗?吃了药好点没?记得多走动。”“好的,今天好很多了,谢谢李医生。”
“沈泰伟,你溃疡处早上有没有流血,赶紧吃完饭去医务室,我给你换药包扎。”不会言语表达的沈泰伟笑着点点头。
图为李医生给沈泰伟换药包扎
“郑顺香,我看看你的肚子伤口恢复得怎么样,有没有发炎?”“没有”,“现在还不能沾水,而且饮食要注意,控制血压,每天都要量一遍”。李医生一边嘱咐一边查看她伤口复原的情况。李建生告诉记者,9月份的时候,这个养员突然喊肚子疼,医院急诊检查,刚开始以为是高血压引起,检查血液都很正常,后来胃肠镜检查,才发现是胃穿孔,经过手术治疗20多天出院。他们都是智力障碍,有一点不舒服,就用手拼命挠、抓、抠,导致伤口恢复的很慢,还会引起发炎,我几乎每天嘱咐一遍,每天检查一遍。
图为李医生给郑顺香查看伤口
“刘奶奶,今天怎么样啊?有没有正常吃饭?”椅子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笑呵呵地点着头,李医生告诉记者“这个叫刘巧珠的老奶奶,现在已经88岁了,从涵江福利中心到*石福利中心院区再到我们现在的新区,是中心年纪最大的一个养员,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经历了三次搬迁历史的见证人。”
图为李医生给刘巧珠检查身体情况
“民建,骨导助听器能适应吗?”“恩恩”,正在图书室做作业的陈民建小朋友不停地点头。李医生告诉记者,这个陈民建小朋友,今年刚10岁,才上小学三年级,刚从仙游福利中心安置过来,因为原单位资金的限制,未能让他的先天性畸形耳朵得到及早的干预和治疗,安置过来后,李医生了解病情后,医院的专家对陈民建的病情进行诊断,但因耳朵小骨发育不良问题,无法行耳道重建手术,医院专家建议使用“骨导助听器”,不仅无副作用,而且便于携戴,是最佳方案。当陈民建发现自己能够清晰地听到外界声音的时候,开心得手舞足蹈。还有同样从仙游安置过来的17岁少年陈海北,因烫伤导致的左耳畸形毁容,目前也已经在进行手术治疗。李医生感慨地说:“他们都是智力正常的孩子,经过治疗,就可以改变他们的未来。真的特别感谢*和*府,一对简单的助听器就需要5万元,更不用说其他费用,单位资金也很紧张,但是为了养员们能更好地成长,我们都会想尽办法,一切以他们为先。”
一路走来,这样的对话,一直持续着,他对每个养员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李医生大名李建生,年从卫校毕业,被组织分配进入莆田市社会福利中心当保健医生,从*石旧院区到新院区,照顾过福利中心数不清的孤残老人。他个头不高,经常咋咋呼呼,是老人们眼中大大咧咧又细心的小伙子,是年轻养员眼中脾气特别差的“凶脸”,经常凶他们这些养员们,“不凶能行吗,他们很多真正需要吃药的不肯吃,有些不需要的因为心里作用又想要吃药打针,所以我就得一会当个“凶脸”医生,一会当个善解人意的“心理”医生”。李建生无奈地笑着说。
对于李医生来说,最忧心的是养员们突发的疾病,经常半夜接到值班电话,报告哪个养员突发疾病的情况。今年以来,前后已经有十几个养员住过院、动过手术,有前往泉州市中科白癜风研究院治疗白癜风的、有因双小腿银屑病引起深部溃疡的、有高血压引起脑血栓的、有因急性胃肠穿孔而做急诊手术的、有因子宫肌瘤引起腹部疼痛而手术的、有因颅骨骨折引起脑震荡的、有因先天性腭裂影响进食和发音而需手术的、有先天性双侧小耳畸形引起的听力障碍的、有因烧伤需要整形的……每一个几乎都需要住院治疗近一个月,医院和单位,两头协调和跑动,和医院确定治疗方案,再加上中心养员的特殊性,每一个不仅身体上需要治疗,心理上也需要安抚。他老婆常开玩笑说,“幸好我也在单位,知道你的工作,不然经常半夜出去,以为你是去干嘛了。”
25年来,李医生始终用一颗赤诚之心,在这不起眼的岗位上默默地坚持着,把福利中心当家,把老人当亲人。在这里他还认识了他的妻子郭益凡,一位同样把中心当家,把老人当长辈,把儿童当自己孩子的职工,夫妻俩不仅为中心的养员们竖起一道健康的屏风,也构筑了一道爱的堡垒,中心的工作已经成了他们夫妻俩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也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恪尽职守,坚守岗位,守护养员。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