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厚积薄发就是阅读的力量
缪春燕/文
赵平校长与银川能源学院
赵平,贵州省贵阳市人,中共*员,博士、教授。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年博士毕业于日本神户学院大学,年回国任江苏省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其间多次获得市劳动模范、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员、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高校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荣誉。年到贵州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担任院长。年9月起,赵平担任银川能源学院执行校长。
赵平始终将把学校建成办学实力强、社会评价高、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不懈奋斗目标。工作中,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明确办学定位、理清办学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培育办学特色、完善治理结构、保障教学中心地位、明确人才培养思路,形成学校发展顶层设计。
重视教学,确保教学中心地位。带头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参与调研、教学检查、听课评教、实验室建设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研讨、教学能力竞赛等教学活动,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强化对教学工作的指导。面对民办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筹措经费有限的客观现实,学校在年度经费预算中,优先保证教学经费。
坚持学生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制定《银川能源学院思想*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提出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构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
坚持职业导向,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根据地方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需求、行业企业发展与职场需求、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学校落实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职业为导向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大批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学校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开展产学研教育。
拓展就业渠道,保障学生就业质量。学校以校企合作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开辟学生就业渠道,每年针对校企合作单位召开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在稳定就业、对口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教育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各类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调结构、抓考核、促绩效”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断改善队伍结构,加大培养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实现了教师队伍从数量到质量、从单一到多元的根本性转变,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基本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涛声)
赵平自小热爱阅读,却因时代原因早早辍学。之后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工人,又因一次跌崖事故断送了梦想。他在读研前被检查出癌症,一次车祸导致全身粉碎性骨折,年再次被确诊为癌症晚期。
但这些都没有把他击倒。因为阅读和坚持学习,他不仅在国内拿到了日语学士和硕士学位,更东渡日本拿到了法学与文学双博士学位,并出版著作近50部。“若不是阅读,我不过是一个躺在床上的废人。”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赵平深有感触。
锻炼记忆自学英语
“父亲尽管学历不高,但喜欢阅读和写作,这无形中影响了我。”赵平回忆,自己二年级时开始看连环画,由此认识文字,并主动学习文言文。那时,被列为“封资修”的文言文处于禁书之列,因此所看的《论语》《庄子》等书籍,均是父母一字一句抄下来的手抄本。由于自小学习繁体字,不仅后来阅读古文不存在困难,甚至后来学习日语,也显得驾轻就熟。
文革开始后,赵平学业中断,父亲受到牵连,家庭陷入困难。为了生存,13岁的他不得不到贵阳市郊的林东煤矿掏煤谋生,之后几经辗转,15岁那年到位于八鸽岩的贵州有线电厂做钳工。文革中工厂常常停工,爬山便成了赵平打发无聊时间的方法。某次,他不慎从岩上跌落,头骨破裂,所幸及时救治捡回了一条命,但八级钳工的梦想破灭了,还因脑震荡留下了健忘的后遗症。
为了训练记忆力,赵平再次拿起书本。有人说光看书不行,最好学一门陌生的语言,并送给他一本《马克思传》。当读到马克思深感自己记忆不好,于是决心学一门外语来练习的段落时,赵平深有同感,也坚定了学英语的决心。得知赵平的想法后,贵阳六中的一位英语老师对他说,大家都把英语视为洪水猛兽,你一个工人还学,了不起,我来免费教你。“我当时只会ABC,连D都不知道,老师给了我一本书,一个星期都没学会。”赵平说。
赵平不服输,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学会了书上的多个单词。之后,他大胆去阅读英文小说《简·爱》,后来又读英文版的高尔基三部曲等著作。经过大量阅读,赵平很快喜欢上了英语。“我学习英语,遭到很多人嘲笑,但我知道,如果不学,那会是一辈子的遗憾。”
大量阅读掌握日语
年,赤水天然气化肥厂成立,面向社会招聘翻译人才。赵平应聘入选。此后三年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英文著作,以致再读莎士比亚的古英文著作,也基本不用再查词典。之后,他调入贵州化工研究所从事英语翻译,并等来了大学重新招考的机会。
年,工人赵平参加高考,以数学0分而败北。为了弥补缺陷,他奋力学习数学,但终因毫无基础,第二年也只考了7.8分。但那也是0的突破,可以上大学了。进大学之前,他每天下班后主动教工人学习英语,这一场景恰好被四川大学前来招生的老师看到,于是对他说:“你英语都能够教学了,还学什么英语,改日语吧。”为了读大学,赵平爽快答应了。入校后,他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日语,于是一边申请换专业,一边逃课到图书馆看各种各样的英语名著。
直到大学二年级,眼看换专业无望,赵平不得不认真学习日语,且坚信自己能学好。他解释道,很多同学的失败在于按部就班地学习老师教的内容,自己则在掌握基本词汇后大量阅读夏目漱石、川端康成、小林多喜二等人的著作。“大学四年,我的阅读量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即便遗忘了80%,剩下的20%还是让我在以后的人生中决胜。”回忆往事,赵平一脸自信。
年,大学毕业的赵平回到贵州大学任教,并于第二年考取天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不幸的是,他出发前被检查出身患癌症,为了治疗,不得不申请保留学籍一年。但治病花了两年,学校保留时间失效了,赵平不得不再次考研,医生看他喜欢阅读,专门给他准备了一个房间。就这样,经过努力,赵平再次考入天津外国语大学,学习两年后留校任教,三年后作为研究员到日本交流学习。
学成回国战胜病魔
初到日本,赵平深感所学不足,并萌发了对法学的兴趣。这样,他半年后考取神户学院法学硕士,并在两年后考取该校法学博士。“日本对法学博士的要求极为严格,15年没人拿过法学博士学位了,我心想自己半路出家,肯定难以拿到,于是把工作都找好了。”赵平回忆,毕业前半年,自己骑摩托车与卡车相撞,导致全身骨折。只好托人拿了书和电脑,在治疗期间把论文写完。经过答辩,他成为神户学院15年来的第二个法学博士,并上了神户新闻的头条。拿到法学博士学位的赵平留校任教,期间一边教书,一边进入人文部学习,并顺利拿到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赵平在日本教学期间,昔日的恩师调到新成立的淮海工学院任教,每周给他写一次信,要求回国帮助建设外语专业。老师的信前后写了整整三年,深受感动的赵平回国。学院百废待兴,他每周得上30多节课,因此回国四年后又倒下了,且检查结果令人绝望:胸腺癌晚期。医生说无法手术,赵平则强烈要求手术,并写下责任自负的保证书。期间,他问医生,根据经验,自己还能活多久?医生回答:最多半年。
半年时间,能干点什么呢?赵平想来想去,觉得可以写一本书,于是决定写《挑战日语口语》。“其实不是挑战日语,而是挑战自己。”赵平说,令自己既惊又喜的是,书写完后,不治之症也竟然平安度过。因感觉写书可缓解情绪,于是他开始大量写作并翻译,到现在已出版48本书,回头看时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坚持读书厚积薄发
三年前,赵平到贵州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任院长,临走前赠送淮海工学院的书就有两三千册。到贵州后,他诸事繁杂,但阅读习惯依旧。除了学术性的大部头,赵平也读《边城》《鲁迅全集》等作品,以及韩寒、郭敬明等新一代作家的书籍。他表示,只要书籍口碑好,自己不论年龄、国籍都看,因为看了才知道现在的文学走向。最近,赵平因长期伏案而被检查出腰椎间盘突出,住院期间仍然阅读不断。即便走在路上,也通过听的方式“阅读”,争取在分秒间汲取知识。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话人皆能言,但做到就需要毅力和坚持了。按照赵平的说法,是后天的学习和阅读弥补了他“先天”的缺陷。以前的自己从未想过阅读能产生这么好的效果,但所谓厚积薄发,实际上是当时的阅读化成了自己的血肉,沉淀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形成质的飞跃,这样的飞跃就能创造出超越本人期待的知识财富。
“我之所以没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等死,成为几万分之一中的例外,且成为知识分子中创造财富的一员,就是依靠阅读。”赵平深有感触地表示,如果没有阅读支撑,那自己即便再胸怀壮志,也终将一事无成。
本期监审朱岱云本期监制丨马哲版面设计丨徐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