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么?
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疾病死亡率第1位,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高达3.3亿。
在每5个成年人中,
就有1人罹患心血管疾病。
每13个心血管疾病患者中,
就有1人是心肌梗死。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
足以让公众引起足够的警醒。
心肌梗死已经是人类心血管疾病中的“头号杀手”,急性心梗的发生往往在短时间内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尤其进入秋冬季,心梗病人更是大幅度增长。
我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3.5万获得了及时规范救治,95%的心梗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当以下8个部位出现不适时,都应考虑到心梗的可能。
1、心前区
突发性、压榨样的心前区疼痛,持续15分钟以上不缓解,伴有面色苍白、冷汗、恶心、憋闷感或濒死感等,就要考虑急性心梗。
2、胸骨后
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像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疼痛可能放射到肩部及前臂,可伴有冷汗、头晕等。
3、上腹痛
一些胃肠道症状,如感觉持续加重的“胃痛”、饱胀、恶心、呕吐,特别是活动量增加时反复出现,也预示心梗发作。
4、牙痛、下颌痛
一累就牙痛、一生气就牙痛,或是劳累、激动后牙痛加剧,都可能是心梗前兆。这种痛往往累及多颗牙齿,可伴有冷汗、肩痛等,女性常见。
5、左肩、左腋下疼痛
左肩、左手臂内侧出现钝痛,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如果伴有胸闷、气紧,更要警惕心梗。
6、后背痛
常常是今天后背痛,第二天改成下巴痛;或是今天痛,第二天又不痛了。出现这种疼痛转移的现象,也是要提防心梗。
7、嗓子痛、脖子痛
咽喉堵塞感、颈部紧缩感,可伴有呼吸不畅、大汗淋漓等症状,如果没有哮喘或上呼吸道感染,就要考虑心梗。
8、头痛
心梗有时会以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患者会有头晕头痛、肢体瘫痪,或突然意识丧失、抽搐等类似中风的表现,老年人常见。
注意无痛心梗多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心悸、憋气等,这类心梗对心肌的损伤往往更彻底。
心梗虽然青睐中老年人,但它的发作越来越年轻化,并且,中青年人突发心梗造成的心肌损伤,往往更严重。
老年人
中青年人
老年人的血管狭窄,一般经历了三四十年的病变过程,血管的侧支循环已经建立起代偿功能。
中青年人心脏功能活跃,出现狭窄后,侧支循环还没建立完备,心梗极易导致大面积心肌坏死。
有以下生活习惯或基础疾病的人,更可能成为心梗“候选人”。
心梗发作一般会有比较明确的诱因,在做以下8件事时,要格外提防心梗偷袭:
突然发力、劳累、激动、受寒、饱餐、排便、洗澡、游泳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
1、缓慢起床
清晨是心梗的高发时段。早上不要一骨碌爬起床,可以喝毫升白开水,洗漱后及时吃早饭,早上锻炼要轻柔缓慢。
2、温差别太大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冠心病、心梗的高发期。冬天要注意防寒保暖,夏天要控制好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7℃),空调温度建议不低于26℃。
3、不要用力过大
心梗常发生在需要突然发力的时刻,如厕、搬东西、回头时,要控制好力度,不可用力过大。
4、多次少量补水
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心梗风险。健康成人每天饮水量为-毫升,最好每半小时左右喝两三口水,要小口喝、慢慢咽,避免猛灌。
5、戒烟限酒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确诱因,酒精摄入量与高血脂、脑溢血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建议果断戒烟、戒酒,并远离二手烟。
6、每天吃盐别超6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吃盐不应超过6克(约平装满一啤酒瓶盖的量),并少吃腊肉、熏肉等高盐食品。
7、每天运动30分钟
规律运动,有助提高心肺耐心、维持心脏机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游泳、快步走、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8、管好血脂
高血脂是冠心病、心梗的高危因素。一般将“坏胆固醇”控制在(02-4.11毫摩尔/升)内即可,但“三高”患者及吸烟的人最好控制在2.6毫摩尔/升内。
?建议每天吃够半斤水果、一斤蔬菜,每天摄入食物的和种类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
?建议一周服一粒“甘露七十味珍珠丸”做预防(具体用药请详细咨询藏医),心脑同治,气血双修。改善心脑血管血液循环,保护和修复脑神经组织细胞。
珍珠、檀香、降香、甘草、天竺*、西红花、牛*、麝香、珊瑚、玛瑙、九眼石,坐台等七十味。
七十味珍珠丸藏医药秘方、其组成、配置方法尚未公开,由金属类、珍宝类、动物类等七十味名贵藏药材组成的。对中风、癫痫、半身不遂、白脉病等诸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无病者服用具有滋补强身、延年益寿、预防诸病的疗效。
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用于“黑白脑病”、“龙血”不调;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以上产品属处方药,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如有相关病症,请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并遵医嘱服用。)
更多藏医学养生方法
请联系藏医南卡加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