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春闪耀扶贫路我的扶贫故事六十六
TUhjnbcbe - 2021/2/10 11:56:00
不忘初心,我的四年援彝扶贫路乐山海关朱茂林的扶贫故事★

前言

乐山海关帮扶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哈曲乡巴溪村地处小凉山,省道线贯穿全村,有珍贵稀有的珙桐树、大熊猫,盛产天然重楼、三柒、天麻等中药材。全村幅员面积72平方公里,乐山海关年帮扶至今,巴溪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建设虹鳟鱼养殖基地,魔芋种植基地,收入也从0到现每年元以上的收入。新建1、3、5、6组四条通组道路,解决村民交通难题。为了解决幼儿教育问题,乐山海关联系乐山市中区援建巴溪第一幼儿园。巴溪村也于年顺利脱贫摘帽并接受省市县三级检查组脱贫验收。年也将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做到住房、医疗、教育、用水、用电有保障,村民零返贫,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鼓励复工复产,为巴溪村实现下一步乡村振兴做贡献。

        

我是乐山海关下派峨边县哈曲乡巴溪村第一书记朱茂林。年,我从吉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就当时而言,真的想不到接下9年的工作中,会有将近4年的扶贫经历,而且还是在语言不通,条件和观念落后的纯彝族地区。

一、深入群众中去

        

年5月按照乐山市驻村帮扶工作部署安排,急需更换一批同志去开展帮扶工作。驻村帮扶任务繁重,要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一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更需要热爱扶贫工作。28岁的我得知这一消息后,放弃了去省局借调学习的机会,主动申请到偏远的纯彝族地区哈曲乡巴溪村当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因为本科专业是植物保护,熟悉农业生产,加上多年的专业教育和实践经验,有利于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

山石林立的巴溪村距峨边县城60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米,是个深度贫困村。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且位置分散,共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年评定时贫困发生率是34.32%。全村有耕地面积.5亩,退耕还林亩。年以前无集体产业,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

年4月16日下村路过塌方路段

第一次到村里,多公里的山路,走了将近4个小时。回想起来,那时的四个小时能到是多么幸福。年下半年,省道线开始升级改造,两年的时间,交通不便,时常需要7-8个小时才能到达村里,堵车,定时放行,泥泞的道路,在车里向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其实时间长还算好,进入雨季的峨边,暴雨说来就来,随时面临塌方和落石的风险。

大排查期间在村民家中就餐

年7月11日,巴溪电站发生大规模的山体塌方,水电站库区大坝受损严重,当时我正在巴溪电站生活区居住,所幸坝区和生活区距离较远,没有人员伤亡,在得知险情后,我第一时间带领村组干部,对下游的村民进行疏散,并及时报告乡*府。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受损大坝并未形成堰塞湖。当时成都海关领导通过事发时上传到网络的视频,了解到塌方的情况,第一时间询问我的安全和村里的受灾情况。

二、心系群众

刚到村里,我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语言不通,习惯和风俗也不同。为了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总是向有其它村驻村第一书记和乡里的彝族同事那里跑,请教工作经验和方法。为了更快的摸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因为当时这边没有谷歌卫星实况地图,我便亲手绘制了巴溪村贫困户分布图,方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巴溪村5组贫困户分布图

年,巴溪村贫困发生率34.32%,年实现贫困发生率0的目标。

要致富先修路,为了解决道路对村里发展的制约,我带领技术人员实地勘查,组织村干部做方案、拿对策,积极申请、推进项目,完成巴溪村3、5、6组三条通组公路的建设和施工,解决了村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为了解决山里缺产业问题,我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立足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魔芋种植等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发展虹鳟鱼、猪牛羊鸡等养殖业。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我多次对接水务局,申请巴溪村1组、2组、3组、6组的饮水升级改造,修建蓄水池,铺设自来水管线。如今,巴溪村道路通了,产业旺了,用水方便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整合力量,狠抓落实

1、整合队伍。为增强工作队员与村“两委”的工作协调配合力度,避免“两张皮”。他与支部书记阿余*民商量、征求队员意见,推荐驻村工作队员张云鑫同志任巴溪村村支部副书记,协助村支书,目前,乡*委会已通过。

2、巴溪村以多种形式召开周例会。一是集中座谈,现场交办。召集全体帮扶干部、村组干部、乡包村干部集中研究。对上周安排的工作进行回顾复盘,看看哪些已经解决、哪些没有解决,为什么没有解决。同时,参会人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存在疑难的,拿到会上现场研究,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乡*委*府。安排部署下一周的工作,将工作任务形成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春闪耀扶贫路我的扶贫故事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