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手足口高峰期,为了预防病从口入,很多家长随身携带消*湿巾或免洗洗手液。
走到哪里消*到哪里,吃饭前、排便后,直接给宝宝擦一擦手,省事又安全。
可细菌、灰尘擦掉了,消*剂却留了下来。
8万宝宝因洗手液酒精中*
很多家庭都给宝宝用过抗菌类免洗洗手液,价格实惠,效果显著。
免洗洗手液为什么能抑菌?因为这类产品含有酒精,且浓度很高。
前一阵,宁波消防大队做了一个实验。
两滴免洗洗手液持续燃烧了2分35秒,挥发15秒后仍燃烧了1分24秒,可见其酒精浓度。
酒精含量在60%以上才具有杀菌作用。
家长使用免洗洗手液给宝宝擦手,如果宝宝吸吮手指就可能造成酒精中*。
免洗洗手液对于用嘴探索世界的宝宝来说,将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年5年间,美国*物控制中心记录了起儿童洗手液中*事件,大部分都是误食洗手液而酒精中*。
含酒精的不安全
那不含酒精的呢?
除了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产品,市面上也有无酒精类的产品,按照抑菌成分来说上大概分为三种:
1.三氯生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已经决定从手部和身体清洗产品当中移除三氯生。
目前还没有涉及到免洗洗手液产品,也没有明确证据证明三氯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保险起见,不推荐给娃用。
图片来源:fda.gov
2.苯扎氯铵
防腐成分,规定浓度不得高于0.1%,高浓度的苯扎氯铵,对皮肤与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与腐蚀。
3.天然灭菌成分
有一定的杀菌效果,多是纯植物成分,会有过敏的风险。
我给娃这些安全的产品不就行了么?
能用水洗就用水洗。
从除菌来说,免洗洗手液可以迅速减少手上微生物的数量,但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微生物都有效,对于化学物质的残留物也无效,比起流水和肥皂来说,还是差得多。
而孩子的免疫系统,需要有一定的病菌刺激才能逐渐成熟,如果过度保护和隔离,只会让孩子免疫力更弱。
最最最重要的是,想想,孩子们玩都是两手黑,这个时候来点儿免洗洗手液,搓搓手……就变成了这样……
就算用湿纸巾擦一擦,娃的手上也会残留:
细菌尸体
灰尘沙子
食物残渣
不知名污垢
……
如果娃紧接着吃东西或吃手,这些脏东西也会一起通通进入嘴巴……
免洗洗手液,应急可以,但不要过度依赖。
不建议频繁使用抗菌产品
误食免洗洗手液可能导致宝宝酒精中*,同样不建议使用其他抗菌产品和家里每天消*。
1)影响宝宝肠道菌群的建立
误食消*剂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和慢性腹泻。
近乎无菌的环境可能导致宝宝肠道菌群无法建立,致使宝宝更易被感染和过敏。
2)妨碍宝宝免疫系统的成熟
宝宝需要清洁干净的环境,而不是无菌环境。
频繁使用抗菌产品,减少宝宝和病原体接触的机会,不利于宝宝免疫力的提升。
3)不利于宝宝尿布疹的恢复
如果宝宝患了尿布疹,消*湿巾内的消*剂会对皮肤产生新的刺激。
患尿布疹部位的皮肤需要保持干爽,但湿巾在皮肤上残留水分,不利于尿布疹的恢复。(爸妈营)
被拉黑的抗菌产品: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禁令,将19种化学物列入了黑名单。
禁止销售含有以上特定19种抗菌化学物的洗涤用品,原因有四:
长期使用抗菌用品的安全性无保证,没有证据证明抗菌用品比普通皂类的清洁效果好。
宝宝长期接触三氯生等抗菌成分,出现过敏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抗菌产品流入江河湖海,影响自然水域中藻类的生长速度,破坏自然生态圈的稳定。
大量使用抗菌产品,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更多耐药菌的产生将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使用抗菌产品的正确姿势
抗菌产品给家长带来了很大方便,不是必须杜绝这类产品,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经常使用
消*湿巾、免洗洗手液等不能作为常规的清洁手段,在没有条件用水洗手时可以使用。
2)摩擦时间够长
给宝宝使用抗菌产品后,家长尽量摩擦宝宝小手足够长时间,直到双手完全干燥为止。
3)特定场合使用
幼儿园、医院,或宝宝外出接触摇摇椅等公共设施时,用抗菌产品清洁很有必要。
预防病从口入,一定教会宝宝洗手
科学家的研究数据显示,正确洗手方式——
让皮肤疱疮的发病率下降34%;
让腹泻的发病率下降53%;
让肺炎的发病率下降50%;
让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家长大可放心,手足口病*不怕酒精,但怕肥皂和洗手液(普通洗手液即可)。
1)正确的洗手步骤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掌心对手背,两手手指交叉揉搓,换手。
掌心对掌心,两手手指交叉揉搓。
双手互握,揉搓指背,换手。
一手握住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转揉搓,换手。
指尖合拢,在另一只手掌中揉搓,换手。
擦洗手腕,换手。
家长要在流动水下给宝宝洗手,肥皂和流动水能冲刷掉大部分细菌。
2)控制洗手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次洗手持续时间应不少于20秒。
洗手也不要过于频繁,吃饭前、排便后、接触脏东西和外出回家后,家长给宝宝洗手即可。
长时间洗手,使皮肤表面起保护作用的脂质成分流失过多,引起皮肤粗糙湿疹等皮肤问题。
可加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