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针刺一穴巧治病脑震荡后遗症
TUhjnbcbe - 2021/3/19 16:07:00

脑震荡多由碰撞跌仆损伤头部,使脑组织受到外力剧烈的震动,发生一时性功能损伤,使意识短时间丧失,肌肉张力降低,反射消失的一种综合征象。治疗不彻底多遗留头痛、头晕、健忘等症状,则称之为后遗症。病人在受伤后立即发生短时间的意识丧失,一般不超过15~30分,在此时间内四肢的肌肉松弛无力,皮肤与机腱反射均消失;患者在清醒后常有健忘症,全邮忘却受伤事故的经过情况,大多数患者连受伤前一段时间的事情也不能回忆起来,往往也不能回忆清醒后一段时间的事情。但是,检查血压、体温、呼吸等无明显改变,神经亲统方面大多无任何阳性体征的发现。后遺症多表现为头痛,头昏,不敢活动头部,情緒紧张或走路时,头脑更昏,记忆力明显减退,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饮食欠佳,四肢发凉。

1.四神聪

[部位]在头顶,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取穴,共1穴。

[方法]端坐位或卧位,在头顶找准穴位,碘酒、酒精消*,用金属七星针打刺。医者以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住针柄,食指伸直按在针柄中段,针头对准四神聪穴区。用腕力作轻快而均匀的弹叩,落点要垂直准确,施以中等刺激量,使之出血少许,每次叩刺4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风池

[部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陶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方法]坐位或俯卧位,常规消*,用28号或30号2寸毫针,针尖向对侧风池穴方向刺入1~1.5寸深,待局部有明显酸胀感后,施以捻转泻法或平补平泻手法,持续运针2~3分,使针感向头顶、侧头、前额部传导扩散,留针20~30分,每隔5分运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注意:风池穴在针剌操作时,-定要注意针刺的角度与深度,针尖不要向外上方斜刺。

3.委中

[部位]在胭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之间取穴。

[方法]俯卧位,充分暴露胭窝,碘酒、酒精消*,在委中穴区找怒张的络脉,用粗三棱针点刺出血,稍加挤压达到出血3~5毫升,然后用消*干棉球拭净。每隔2~3日针刺1次,-般3~5次痊愈。

4.哑门

[部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取穴。

[方法]患者采取端坐位,头略向前倾,穴位常规消*,选用28号1.5寸毫针,针尖向下领部进针,快速刺入皮下,然后边轻度捻转边压针柄,待针进至0.8寸左右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坚韧而有弹性的阻针物,此为弓间韧带,此时,将针轻缓下压,当针穿透弓间韧带时,针下会出现空虚感,患者有触电样感,酸麻重胀感向上肢、下肢传导,即刻退针,施以捻转手法,持续运针1分后出针,一般不留针,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注意:哑门穴不要针刺过深,切勿朝鼻尖方向针刺,其深面正对延髓,造成损伤,有生命危险。

5.夹脊

[部位]第1胸椎至第9胸椎棘突旁开0.5寸处。

[方法]俯卧位,胸夹脊两侧用碘酒、酒精消*,以金属七星针为好,从第1胸夹脊打刺到第9胸夹脊处,宽度0.5厘米左右,中等刺激量,使之出血少许,消*干棉球拭净。每次打剌一侧,每隔2天打刺1次,5次为1疗程,一般5~7次痊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刺一穴巧治病脑震荡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