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年
快
乐!
新的一年来啦!
大家在享受假期的同时,
是否还记得我们的陆士嘉故事会呢?
这次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陆士嘉
看看她是如何处理国与家的关系
看看她这些行为背后所折射出的
对祖国赤诚的热爱
|让我们继续前行
行者嘉士实践队
故事一
点此阅读
党员陆士嘉:入党过程与榜样树立
谈起陆士嘉先生的入党的过程,最初是刘仁,当时的市委副书记的引导开始的。刘仁提到,知识分子的最终归宿,应该是参加到共产党里来。但是张维、陆士嘉夫妇都认为,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搞革命把江山打下来,成为执*党,他们现在加入,不是坐享其成,投机吗?但刘仁对他们解释,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参加共产党,增强党的力量,也是一种献身精神。经过了一下午的促膝长谈,张维和陆士嘉两人有点开窍了。自此,为了提高认识,两人开始靠近党员,主动学习关于党的知识。两人一起参加业余党课学习班,相互督促、仔细地进行自我审查过后,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年,两人几乎同时被批准入党。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从没有对当初的选择后悔过。因为他们的入党,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向来捞点什么,而是一种自愿的奉献。他们就是那种人,要么不干,一旦认识清楚了,那就义无反顾。这对于如今的即将入党的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榜样作用。在入党之前要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明确自己的初心,做好充足思想准备,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便要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
另外,陆士嘉先生始终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作为榜样,被他所崇敬和折服,这个人就是周恩来总理。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团成员出访国外前,陆士嘉与周总理的交谈与沟通,让她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忘我的崇高精神。在中南海怀仁堂,陆士嘉先生也与周总理的搞好航空工业的约定、周总理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自习参观北航研制成功的产品汇报展览,都给了陆士嘉先生极大的鼓舞。
胡定国
张维和陆士嘉最初对于入党是比较犹豫的,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坐享其成。经过了刘仁的开导,他们开始学习党的知识,向周围的党员靠拢。这对于我们大学生,尤其是有意向入党的同学们来说具有启发意义。而且,航空航天大类的学生们将来要为国奉献,学习党的知识有利于我们理解国家的发展、精神的实质,是十分有益的。这能够鼓舞同学们积极入党,是士嘉精神和党密切联系的内涵。
陆士嘉先生和张维先生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他们主动参加党课学习班,相互督促,自我审批,经过了长久的学习后才慎重地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相比之下,大多数同学没有做到这种程度,我们应该意识到,入党是一件庄严的事,我们还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主动对自己提出高要求。
高湘一
高宁
陆士嘉和张维选择加入共产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是真真正正地在为人民服务。从很多事情中可以看出夫妻俩也在努力为人民服务,在这种共性的吸引下他们最终成为了一名党员。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应该逐渐意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并贯彻在日常生活中。
故事二
点此阅读
妻子陆士嘉:订婚出国
订婚仪式上除了交换戒指外,陆士嘉又郑重地送给张维一支钢笔,笔杆上刻着她亲笔写下的四个娟秀的小字:“勿忘祖国。”接过这虽不贵重,却饱含情意和期望的礼物,张维几乎落下泪来。他知道两个人的心是相通的: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拋家离国远赴重洋,只为掌握过硬的知识,让自己苦难的祖国赶紧强大起来,不受人欺负。他脑子里响起小时候唱的一首歌:“小呀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只为做人要争气哟,不受人欺负呀不做牛和羊!”
两个人长久地互相望着,眼中全是坚定的鼓励和热切的期望。
……
耳听着已经不远的隆隆炮声,眼见着身上贴着太阳旗的日本飞机在头顶上盘旋,两个人真是愁肠百结:一方面是舍不得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且国难当头理应效力乃至赴死疆场;另一方面从小就立下的科学强国、工业救国的志向眼看就要起步了,又不愿放弃。就这样,带着满腔的悲愤和矛盾,他们踏上了异国求学的路。这一走啊,不知何日才能归来。望着渐渐模糊的吴淞口,陆士嘉的眼睛模糊了。张维把手放在她肩上,想要说几句安慰的话,未曾出声却已泪流满面,赶紧把脸转了过去,只伸手递给她一方手绢。紧紧地攥着手绢,陆士嘉暗自发誓:“祖国啊,亲人们,等着我!我一定要把最先进的技术学到手,回来报效祖国。”
史佳敏
这两段可以表现出张维和陆士嘉之间的深情,他们之间不仅有爱情,他们还是志同道合的知音、知己、伙伴。他们携手踏入婚姻的殿堂,他们也并肩走上了漫漫海外求学路,一起为报效祖国不断奋斗。
陆士嘉和张维这两个人是密不可分的,长久的互相支持与陪伴推动着他们努力去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所以,士嘉精神还体现在:与自己所爱的人、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完成自己热爱的事业。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考虑到了陆士嘉个人的努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爱情的相互促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胡定国
故事三
点此阅读
母亲陆士嘉:孩子还是祖国?
克群长到半岁了,总该有件像样的衣服了。买吧,太贵,做呢,陆士嘉哪里会做衣服呢,连做饭都基本是张维的任务。张维常开玩笑道:“早晚你会把我造就成一名出色的厨师。”陆士嘉只好硬着头皮向教研室的女同事借来合适的小衣小裤。先是把人家的衣服拆开,将布片铺在自己的旧衣服上,依样画瓢地剪下来,再把两件衣服都缝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第一套衣服总算做好了。两人小心翼翼地把“新衣服”给女儿穿上,算是对她半周岁生日的献礼。打扮停当一看,居然还算可以。可是望着瘦得小鸡似的、6个月了还直不起脖子的女儿,陆士嘉心疼极了。她抱起女儿,泪汪汪地对丈夫说:“我不想工作了,我要竭尽全力好好看护咱们的女儿。”
张维拉着女儿瘦得透明的手,心里也不是滋味。他慢慢地摇晃着那只小手,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站起来走到书桌兼餐桌前,拉开抽屉拿出一样东西,又回到妻子身旁。他用手搭在妻子肩膀上,把那样东西伸到她眼前,小声问道:“还记得这个吗?”
陆士嘉抬起泪眼看了一下,啊,钢笔,她送给他的刻着“勿忘祖国”的那支钢笔!
张维望着窗外轻轻地说:“我们离开苦难中的祖国,在这个法西斯猖獗的地方艰辛地活着,难道就是为了养孩子吗?”
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陆士嘉顿时清醒了。
高湘一
在这个故事中,陆士嘉是有过动摇的。但是这个动摇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她很快就意识到,出国留学是为了学习本领,报效祖国!而不是来带孩子过幸福的小日子的。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和前途,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命运。所以她很快就决定将孩子寄养。我们可以从这深刻地感受到士嘉精神的无私与高尚,学习这样的精神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陆士嘉先生“舍小我为大我”的这种精神是非常突出的,这种精神始终伴随着她。回国后她完成了一次翻译任务,将自己的绝大部分稿费捐给了少年儿童基金会,这也代表着陆士嘉时刻关心着中国少年儿童的成长。
陈永霖
故事四
点此阅读
学生陆士嘉:陆士嘉决意改名
上世纪20年代,各界罢工罢市抗议段*府的暴行,学校也停课了。可大部分学生还是到学校来,陆秀珍当然也不例外。在樊老师的带领下,她和班里的许多同学一道做花圈,一道去了新文化街的女子师范的大礼堂,参加遇难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及范士弼、魏士毅等人的追悼会,甚至差点儿去圆明园参加刘杨二烈士的葬礼。但这一切仿佛都是在梦中发生的。她始终觉得头晕,甚至觉得有些恶心,就跟脑震荡了似的。唯一令她的好朋友们奇怪的是平时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她竟然从始至终没哭过。
是的,陆秀珍变了。在她15岁的脑子里,仿佛灌进了什么化学药剂,使之变硬了。间或想起为了堂姐扔枕头之类的事情竟然还哭过,她都为自己害臊:瞧瞧人家刘和珍,才比自己大5岁,可是都……她恨开枪打死她们的人,更恨开炮打中国人的洋*子。她下了决心,不再幻想当什么飞檐走壁的女侠了,她要当个驱逐强虏,富国强兵的大女侠。她反复地看着有关的报纸,无意中发现好几个牺牲了的女性都叫什么“士”什么,忽起一念,要改名字。其实她早就不喜欢“秀珍”这个名字。这两个字仿佛跟三寸金莲、大长辫子什么的关系相当密切。可就是一直没想好改什么名字。林华宝曾经给她出过主意:“叫希宝吧。一来呢,体现咱们仨的友谊,二来呢,你是个稀世珍宝,嘻嘻。”
她没同意:“什么宝呀宝呀的,你是你妈的宝贝,我可不是。”
这回她有了主意。“陆”字是不能动的,当中的一个字,我也叫“士”,最后一个字呢,就叫“嘉”吧。我要做个比那几个“士”还要出色的人。
她以为妈妈不定多有意见呢,可出乎意料的,改名之事竟然没有遭到母亲反对。大概因为她是女孩子,不负有继承陆家香火的重任,爱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吧。从此,爱哭的“陆秀珍”退出了历史舞台,坚强的“陆士嘉”上场了。
陈浩宇
陆士嘉在十五岁时改名,这是士嘉精神诞生的标志,我们虽然没有陆士嘉先生那样曲折的经历,但是我们同样可以从现在开始,树立像陆士嘉先生一样热爱祖国、心怀正义、有理想有干劲的精神,不能够过分追求名与利。
在陆士嘉先生的转变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居里夫人传》。我认为陆士嘉先生在成年前的成长经历是以她读过的书为线索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陆士嘉读了武侠小说、文学作品等各种书籍,并一直保持着读书的爱好,逐渐体现为士嘉精神的广博与包容。若是陆士嘉先生只会科研,又怎么能如此受人尊敬,又怎么会担任人大代表呢?航空航天大类的学生们同样需要广泛阅读书籍,来实现个人能力的综合提升。
高宁
高湘一
陆士嘉先生决意改名,这实际上需要很大的勇气。“士嘉”最开始的意思,是比那些牺牲的女性还要出色。陆士嘉先生堂堂正正地将自己的志向表现在名字上,她没有丝毫遮掩,这也体现了她破釜沉舟般的坚定信念。就是这种决心,支撑着她走过了漫长的求学路。我们航空航天大类的学生们,同样会踏上这条路,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决心与意志。
故事中提到了林华宝,陆士嘉和她还有范希梦是很要好的朋友。她们一起立志,相互鼓励,相互促进,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也应当学会借助同伴的力量,加强与同学们的交流合作。
胡定国
至此,陆士嘉故事会系列就结束了
从一个个精彩而又感人的小故事中
我们看到了真实的陆士嘉
我们看到了她对祖国的热爱
对人民的忠诚
对学术的严谨态度
她的爱国、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与铭记
不知大家感觉如何呢
欢迎留下你的想法和建议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