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一部极致的老电影~
今天,小编想给大家推荐一部老电影《南海十三郎》,豆瓣评分9.2,年上映,由高志森导演,谢君豪主演,该部影片荣获第三十四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
没错,当年主演谢君豪正是凭借在这部电影中的出色表演打败了《春光乍现》里的张国荣,一举夺得影帝,成为当年金马奖的最大黑马。
影片以一个说书人在街头说书的形式来讲述江誉镠的传奇人生。
江誉镠,别字江枫,广东南海县人,一个妥妥的富三代。祖父是个大茶商,父亲是清末甲子年钦点翰林。江誉镠是家里第十三个孩子,自幼丧母,性格孤僻、古怪,但他从小聪明伶俐,深得父亲的喜爱。
01.天才的表白,与众不同
少年时的江誉镠被送往香港读书,后考入香港大学。
在学校的一次慈善晚会上江誉镠偶遇了一位漂亮的小姐Lily,顿时心生好感,为和她跳一支舞,买下了她手中全部的慈善奖券,并在第二天只身追随Lily登上去上海的轮船。
在上海期间,由于女方父母的阻拦和身上钱财的耗尽,江誉镠最终流落街头,同时长期的旷课也让他被香港大学开除,最终兜兜转转被警察送回广州家中。
02.天才的相遇,人生巅峰
回到家里的江誉镠便留在家中,靠教书为生,平日里闲来无事就跑去听戏,尤其喜欢听当时名角薛觉先的戏,逢薛必到,一边听还一边点评,唱到精彩之处就平平点头,唱的不好的地方就摇头叹气,弄得台上表演的薛觉先也受到影响。
戏班只当他是来捣乱的,就将他抓到后面进行训斥,没想到江誉镠直接指出了剧本中唱词不合理的地方,说的薛觉先哑口无言。
第二天江誉镠就将自己写的剧本《寒江钓雪》送来给薛觉先。
在一次收工的晚上,薛觉先将《寒江钓雪》翻开来看,竟被剧本深深吸引,便亲自登门,希望江誉镠能够加入自己的剧团为自己写剧本,江誉镠愉快答应,并取艺名“南海十三郎”。
从此一人唱大仁大义之戏,一人写有情有义之词。
很快,南海十三郎的名字响遍整个粤剧界,十三郎也迎来了自己创作的巅峰时期。十三郎才思敏捷,一人可以同时创作三部剧本。
也就在这段时间他遇到了一个前来拜师的年轻人唐涤生,这个年轻人不仅抄词的手速让他满意,还能够在他卡词时为他提点一二,年轻人的才华吸引了他,他们以兄弟相称。
“我们君子之交,就凭这一杯茶”
平日里对他在剧本的创作上多加指导,“敢爱敢恨,敢做敢写,这就是剧作家的本色”,“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二人亦师亦友相处的十分愉快。
03.天才的没落,乱世的开始
好景不长,日*侵华战争爆发,很多戏班纷纷解散,江誉镠也赶走了唐涤生,“阿唐的前途不可限量,跟着我,他有什么作为?我不配做他师傅。”
而他自己则跑到*营里编戏劳*,鼓舞士气。可是时代变了,自己所写的家国情怀比不上别人的美色肉弹,他怒了,打了黑心编剧任惜花,也打掉了自己的饭碗,由于出手打人,再加上他鄙视当时蟹美人大闹水晶宫,甘地会西施,希特勒梦会蔺相如之类的剧本,战后也就没有人再找十三郎写剧本了,他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
最终当了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换了一张回广州的火车票。
可惜老天爷爱捉弄人,在临走之际遇到了已嫁为人妇的Lily,“为什么你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要在我最潦倒的时候,你才出现。”
想到如今落魄的自己,他半疯半醒,从回广州的火车上跳了下去。可能老天真的想捉弄他,跳下火车的十三郎没有死,得了脑震荡被人送回家,从此就疯疯癫癫,什么也记不得了,有时唱自己写过的戏,有时咒骂汉奸走狗。当时时局不稳,家里怕他疯言疯语引来麻烦又将他送往了香港。
04.天才的绝望,友失父死
在香港的十三郎像个要饭的,语无伦次,居无定所,流落街头。
直到在茶馆中遇到了已成名的唐涤生。在唐涤生的一番劝说下,十三郎和唐涤生相认,并答应唐涤生晚上去看他的新戏《再世红梅记》。
十三郎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晚上高高兴兴地去剧场看演出,可是到了门口却得知唐涤生在剧院突发心脏病去世。
那一晚的十三郎很伤心,在警察局门口整整吵了一晚上要见自己的徒弟,最后被警察当作神经病送进了精神病院,这一待就是五年。
五年后,十三郎从精神病院出来,跑到宝莲寺当起了导游,由于自己精通粤语、英文、德文和法文,深得主持喜欢,日子也过得很安逸。
有一天,一位瞎子来到寺庙想为亡人做法事,当瞎子道出死者为南海县,江太史孔殷灵祐时,十三郎愣住了,原来死者正是自己的父亲,而来的人是家里曾经的仆人。
父亲在几年前绝食而死自己却不得而知,人世间最后牵挂自己的人也已经离开。
“他本想避世,但有些,终避不过。”十三郎默默地走开,提起行李朝山下走去,“上山容易,下山又何难”。
晚年的十三郎再次回到香港,流落街头,直到年的某个晚上,香港冰冷的街头又多了一具冻死的尸体。
“生命因拖沓得太久而感到疲惫,死亡是上苍赋予我们的最终关怀。”
南海十三郎终于结束了自己流落街头的后半生,享年74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十三郎。
十三郎对爱义无反顾的追求就像我们初次谈恋爱的样子,觉得只要自己是真心的爱着对方,为对方着想,为对方付出,自己就能收获爱情,得到对方的认可。
十三郎对大仁大义的追求就像我们初入社会的样子,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真理总是不被身边的人买账,四处碰壁,怀才不遇。
只是我们很多人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学会了与世俗妥协,成为了自己曾经鄙视的样子,而十三郎一直不肯与世俗妥协,他只能半疯半醒。天才,在和平的年代可以宣泄才华,但在纷扰的乱世只能成为殉道者。
“其实做人用不着看的太清楚,过得去就算了,至于你想看清楚一点,就看镜片的这一面,你要看不下去了,就看看没镜片的这一边,什么都看得那么清楚,那是很痛苦的。”
影片的结尾,说书人在天桥撞到了一个很像十三郎的人,其实也是寓意着像十三郎这样的人依旧存在着,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所追求的真善美。
电影的结尾有一行简洁的字幕:“献给全港编剧共勉。”本部影片是对那些在商业的夹缝中潜心耕耘的艺术家们的致敬,同时也道出了那个时代香港电影人不为人知的辛酸与痛苦。“一个潦倒编剧在讲另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
在现实中,面对生活的不顺,你是想像十三郎一样坚持自己的原则?还是想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又或是寻求另一条中间之路呢?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绡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
文章作者:雁南飞
文章排版:小熊
所推荐电影汁源在小熊观影团内共享
诚挚邀请您加入我们
长按加入
做一个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