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们夸夸其谈的蒙古医药到底是什么呢
TUhjnbcbe - 2021/6/22 21:11:00

蒙古医药学

策·苏荣扎布

蒙古医学,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在与大自然和疾病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并逐渐发展成的一门具有民族传统的医药科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重要组成部分。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蒙古医药学吸取了兄弟民族医学优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营养,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的科学体系。蒙古医药学认为,人体由三根七素按规律组成,形成相互依存、平衡运动的统一整体。蒙古医学的特点在于通过对人体生存过程中产生病变的规律进行观察研究,以预防、诊断、医治为宗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对疾病的治疗方案。兹就蒙古医药学的产生、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作一概括介绍。

产生

古代蒙古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和其他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相同,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及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历史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蒙古族祖先自原始社会起就以狩猎、放牧为业,逐水草而居,生活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与这种生活条件导致的各种疾病进行不解的斗争,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了疾病治疗方面系统而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经验和方法及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巫术,由于战事频仍,因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大多数文字记载没能得以流传。但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特别是在医疗实践中,这些经验和知识却被传承下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例如,蒙古民族很早就懂得用马奶、羊肉骨汤等饮食调节人体的寒热。在14世纪元朝的胡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一书中,比较清楚地总结了蒙古族的饮食疗法。蒙古民族很早就懂得,由于寒冷和潮湿引起的疾病,要采用热敷、灸疗或在牲畜反当物中热敷、用毛皮蒙盖等方法医治;对于因燥热引发的疾患,则用大*根等草药治疗;从马上跌下导致的脑震荡或颅骨损伤等病,则采用震动方法加以医治;对箭伤,则用烧红的烙铁烫来医治;对因血管破裂引起流血症,则用骆驼或狗的鬣毛灰来止血。诸如此类的医疗方法,在成吉思汗的*队里就被广泛使用。因地理、气、环境条件及居住饮食习惯等,会导致许多疾病,对这样的患者进行医治,已成为蒙医学中的优势。例如,对肠胃等消化系统的疾病,对痛风、风湿等希拉病症,对心脏病、半身不遂等心血管疾患,蒙医学在治疗方法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

在远古时期,蒙古族信奉萨满教,在人们遭遇疾病或受到自然灾害侵害时,常请来萨满女巫一伊都干,举行萨满教祭祀仪式,进行祈祷、叩拜,以祛邪消除疾病灾害。这些萨满巫师除使用一些巫术之外,也使用一些对疾疾的有效治疗方法。有文献记载,奴单于的母亲身染疾病,便请来巫师医治。在人畜遭逢灾害饥慬,疾病蔓延时,也要请来萨满举行祭祀以禳灾除害。随着历史的发展,蒙古民族的经济、文化日趋文明发达。年,“毡帐民族”统一了蒙古地区,尤其是自元朝建立以后,蒙古民族更加兴旺强大,蒙元帝国的*治、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藏、汉、维吾尔、满等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与印度、阿拉伯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日益扩大,从那里接受了与本民族不同的医药文化。在成吉思汗王朝时期,蒙古汗国在*治、经济、*事、法律等领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重要的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尤其是从元朝忽必烈到林丹等诸汗,进一步统一了本民族的语言,创造了民族统一的文字,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革、规范。通过不懈的努力,在统一的蒙古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使蒙古族文化有了空前的发展。年,成吉思汗王朝用畏兀儿(即今维吾尔)文字记载国家大事。至元代,贡嘎坚赞为畏元ル蒙古文创编了字母表,后来八思巴喇嘛编创了四方体蒙古文(八思巴文),卫拉特部的扎雅?班迪答?那木海扎木苏也创编了托忒蒙古文字,却吉敖徳斯尔创编了用个蒙古音节编写的蒙古语法书《心史》等,这些都是蒙古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重要过程。随着蒙古族社会*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蒙古医药学也踏上了日臻成熟的发展道路。关于蒙古医药学的记载,目前所见,最早见诸于春秋战国时期编撰成书的汉文医药典籍《内经》,其中写道:北方者,天地之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崚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内经?异法方宜论篇》)除藏族的宇妥?元丹贡布所著《四部医典》记载了蒙古灸疗外,在《宇妥?元丹贡布传》中还记载了在蒙古地区使用的针刺放血疗法及其原理。在当时,尽管蒙古人在药物治疗、灸疗、针刺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方法被广大民众使用传承,但还未能形成较系统的理论。

蒙古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早在16世纪,蒙古和硕特部落开始信奉*教,有关佛教的大批经卷典籍便相继进蒙古地区,例如,奉旨译著(甘珠尔经》史籍译著(丹珠尔经)等大中小型藏文书籍流入了蒙古地区,其中还有印度的阿尤尔?维达所著医书《医经八支精义集要》和前文提到的《四部医典》。在不同的时期,蒙古汗廷在宗教文化活动较频繁的地区相继建起佛教寺庙,各寺庙中也建起专门研究医药学的学部(满巴札仓),这些学部便成了专门培养蒙医的基地。历代蒙古学者对古印度、西藏典籍进行研究,并大量地将其译成蒙古文,其中就包括医药学的各类典籍。这些译著或木刻刊行,或手抄传承,都对蒙古医药学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蒙古民族不断吸收外族、外国的文化营养,不断总结本民族医疗实践的经验,使蒙古医药学踏上了日益理论化的道路。蒙古族早期医学家罗布桑丹僧扎拉仓所著《根本医典》、《秘诀甘露溅滴》、《疾病类型解经》《二十五味方剂集》、《泻、祛寒及接骨疗法大全》,伊希丹僧旺吉拉所著《珊瑚颈X《珊瑚验方》)伊希巴拉召尔所著《四部甘露》、《识药白晶镜》,占巴拉却吉佛仁来所著《识药学》、《诊脉概要》、《天花疫苗药学及接种原理》,占巴拉道尔吉所著《美丽目饰》等著作,在蒙古医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对蒙医学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系统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代表作,为蒙古医药学的发展开启了一个个新的阶段,为蒙医学中的五源学、本根学、七素学、六基症理论、寒热症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蒙古医药学的教育事业也具有漫长的历史。各庙宇中的医学部(满巴札仓)中的小喇嘛,都将医药知识作为必修课,老一辈医师教育培养年轻一代,青年医师拜名医师学医,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其中涌现出许多著名蒙医师。通过这些人的不努力,使蒙古医药学得以不断发展,逐步得到中国的内蒙古、辽宁、北京、青海、*、甘肃、吉林、黑龙江、西藏等省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等国的广大民众之信赖。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动荡,多战乱,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形势更加落后、不稳定。然而,蒙古医药学却能在民众中广泛流传,深得信赖,并且还能够进一步发展。年,徳穆楚克栋鲁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那仁胡图格(今那仁宝力格)建立蒙医诊所,锡林郭勒、察哈尔盟牧区的蒙医医生们向该所无偿捐献了大量珍贵药材和医疗器械。在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召庙建立了蒙医学校,为牧区培养输送了蒙医医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社会背景下,蒙古医学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内蒙古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毕竟是满足不了劳动人民的需求。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了。为了提高民众体质,自治区各地先后成立了医疗卫生组织,并先后出台了与当时社会相适应的各项医疗卫生的*策措施,有力推动了民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年,国家对蒙医医生加强了组织管理,对旗、苏木两级医疗机构加强了建设,狠抓了蒙医医生的业务工作和学习。当时,旗和苏木*府组织了蒙医工作者短期培训班,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提高了蒙医工作者对疾病的预防、治疗技术以及蒙医理论水平。

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首次举行全区蒙医工作者代表大会。会议决定,要大力加强在蒙医药领域培育新人,整顿原有民间蒙医诊所,在国家经营的盟、旗医院要筹建蒙医科。年,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在呼和浩特成立,该所致力于整理、研究、翻译古代医学文献。年,内蒙古卫生厅厅长胡日査毕力格和内蒙古宗教协会会长莫日根格根活佛嘎拉桑丹碧扎拉僧负责领导和管理的蒙医培训学校在呼和浩特鸟素图召成立,从全区招收了青壮年蒙医医生38人,组成小组,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培训,对胡那伯达日、白青云等人的译作《四部医典》进行整理、校勘,校勘本于年正式出版。该研究小组成员金巴、于庆祥、陈希儒布扎木苏等人被留用,负责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的组建筹备工作,并准备担任以后的教学工作。当年,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成立并开始招收首届5年学制的本科生,从此开创了内蒙古蒙医药专业的高等教育事业。年,内蒙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朝鲁图地区成立了蒙医职业学校。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成立了蒙医专科学校。此外,在阿拉善锡林郭勒伊克昭、乌兰察布、昭乌达、巴彦淖尔、哲里木盟的卫生学校,也先后开设了蒙医专修班,普遍开展了蒙医专业的中等教育事业。年内蒙古民族医学院筹备处在呼和浩特成立,该筹备处后与哲里木盟医学院合并,在此基础上内蒙古民族医学院在通辽市正式建立。年,该院更名为内蒙古蒙医学院。内设蒙医学、蒙药学、肾学三个专业,每年从内蒙古和其他省区招收学生。自年开始,内蒙古医学院招收蒙医药学文献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年,蒙古国的科学院成立了药用植物化学和药物理论研究室;年,该研究室扩建为自然研究院。年,该院成立传统医药学理疗研究所。年,成立了传统医学科研技术生产公司,该公司成为传统医学教育、学术研究中心,集医疗、传统蒙药生产药用植物开发种植、药用矿物研究等于一体,承担了传统蒙古医药学高等教育工作。在蒙药生产方面,中国内蒙古蒙药制造厂、乌兰浩特蒙药制造厂、通辽市库仑旗蒙药制造厂、海勃湾中蒙药制造厂等相继建立。在蒙古国,年成立了蒙古地区制药者联合会。该会吸纳20多个制药厂家为会员。年,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布利亚特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了生物研究机构,开始了藏(蒙)医药的科学研究工作。

伴随着蒙古医药学的发展进程,当今的蒙医学学术研究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目前已出版的蒙医学著作已超过百余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蒙药学》、《蒙医内科学》、《蒙医临床医药鉴》、《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蒙医学简史》、《蒙药志》、《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蒙药学(高等学校教材、《蒙医临床学》等。在蒙古国主要有:《蒙古地区的某些药用植物》、《东方医学经典概述》等30余部著作,这些著作用西里尔蒙古文、畏兀儿蒙古文以及俄文出版。此外,在中国还有《蒙医药学》杂志、内蒙古医学院学报》、《蒙医药学术论文集》等定期或不定期的刊物和文集出版发行。在蒙古国至今已发表的有关蒙医药学论文近千篇。蒙医工作者在实践和理论方面不断提高水平,总结经验,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从而促进了蒙医药学术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古代蒙医学籍的翻译出版工作。例如,在中国,到目前为止,已有30余部医药学藏文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其中包括《四部医典》《蓝琉璃》、《四部甘露》、《医药月帝》、《秘诀方海》、《金光注释集》、诀密宗旨》く医宗要昌》《识药学》、《哲对宁诺尔》、く塔教得》、《普济方集》等在蒙古国,た今为止,有《四部医典》、《奇异庆宴宝藏》、《珊瑚颈口》等古代医药学典籍用西里尔蒙古文翻译并出版。

(摘自: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们夸夸其谈的蒙古医药到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