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抗疫记忆记战斗在白海子防疫一线的奉献者
TUhjnbcbe - 2021/6/24 14:32:00

作者:王颀吴凡李丽娟白利芳庞凤琴/图片提供:白海子镇/白泉山书院让读写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图片提供:白海子镇

编者按:近日,我区免费为18周岁以上的居民接种新冠病*疫苗,此举措不仅再次生动的阐释了中国伟大的抗疫精神,更让我们想起年春节期间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抗疫勇士。本篇文章为白泉山书院八篇抗疫题材报告文学的收官之作,以此再次致敬抗疫英雄。

有那么一群人,当别人还在与家人其乐融融的过春节时,他们已经到了一线的工作岗位上;有那么一群人,靠着一顶棚、一张桌、一个喇叭,驻守在辖区里的每条街、每个巷、每个出入口;有那么一群人,靠着一个口罩,一双手套这样简单的防护,入户排查每一村,每一户;有那么一群人,清晨出门,凌晨回家,连续好多天都没睡过一个好觉,没和家人吃过一顿饭,许多天都见不到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有那么一群人,在寒风中一站就是一天,身体早已冻得麻木,却不肯离开岗位一下。他们,就是奋斗在“疫线”的社区工作人员!

村主任杜志辉

杜志辉自己也忘了连续几天在深夜回家了,轻手轻脚的打开门,一边看着妻子一直等待着的那盏温柔的夜灯,一边站在门口认真给自己消*。听见杜志辉回来,妻子连忙起身,揉揉惺忪的睡眼去厨房为他下一碗面条,小屋里两个孩子熟睡的脸庞恬静得好像带有魔力,将杜志辉的一身疲惫都消散了。他悄声对妻子说:“这么晚了你还得给我做面条,明天我自己动手吧。”“你都忙一天了,快歇歇吧,我在家为你搞好后勤!”妻子微笑着说道。

年春节前夕,武汉突然爆发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并迅速传播全国,各地*府紧急启动防控响应,派医务人员分批次驰援疫情一线,社会各界人士众志成城,纷纷出动为防控疫情贡献力量。身为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白海子镇六苏木村村主任的杜志辉,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同样面对着严峻挑战。

1月26日下午,在白海子镇疫情防控紧急会议上决定让村两委干部和12个自然村村长连夜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组织人员分工,开启防控工作。杜志辉这时的工作任务用他的话来讲,就是从村口的疫情防控检查站到村委会再到肉羊养殖场——“三点一线”,每天驻守时间最长的便是杜志辉离开家后的第一站:村口的疫情防控检查站。

值班期间,他和同事必须在室外对过往行人进行排查登记、测量体温。春节刚过,北方仍是寒风凌冽,为了取暖,同事们七手八脚搭建起了简易帐篷,点一个火炉子放在里面,大伙轮流在帐篷内取暖,外面高高飘扬着一面鲜红的党旗。党员杜志辉带头坚守工作岗位,耐心地为村民做思想工作、普及疫情常识、严格排查人员、严肃工作纪律。

“每当我接到镇党委、*府的安排部署后,为了和疫情蔓延赛跑,得抓紧一切时间回村带领村两委干部再安排、再排查、再落实,所幸经过连日来不分昼夜的入户摸排,六苏木12个自然村内并没有从武汉返乡的人员。”在杜志辉的带领下,哪怕是家就住在检查站附近的工作人员也不愿离开这里半步。检查站不忙的时候,杜志辉也不闲着,他赶忙回到村委会统计入户摸排数据,并上报镇疫情防控工作站,与村支部书记完成一些日常工作。还有一项每日必做的事,便是他需要前往村里的羊场,确保疫情期间羊群饲养正常。就是在这三个地点,杜志辉忙碌往返、周而复始,每天晚上下班回家总是伴着月光了。

羊场是村里的重要收入来源,每一只羊都是村民的宝贝,在这个关键时期,保障羊群健康安全,便是保障了村民在疫情过后的经济来源。年前,羊群里新出生多只小羊羔,这让杜志辉更加重视羊场里的各项指标是否合格。“这是我工作中最放松的时刻,看着这多只崭新的生命在羊圈里颠儿颠儿小跑,我能看到希望!”每天,杜志辉都会认真核对养殖场饲料供给情况和羊羔生产数量,还与工作人员一起上手仔细确认羊羔健康状况,因此他也学会不少养羊的专业知识,年轻黝黑的脸在白花花的羊群里笑得灿烂,村民们看到总和他开玩笑:“以后退休,可以来羊场打工了!”

“我眼里他是个谦虚好学的年轻人,也是个勇于创新敢担职责的好同志。”六苏木村党支部书记陈日旭如是评价杜志辉。年出生的杜志辉虽然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但在村民眼里办起事来毫不马虎,周到利落,是个“接地气”的好干部。不难发现,杜志辉的一切动作都能让人发现他身上*人的影。4年12月杜志辉出于对*人的崇拜之情毅然选择入伍从*,在北京*区陆*第38集团*部队服役,7年,他在部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8年,表现优异的他被选拔全程参与奥运安保任务和残奥会安保任务,9年9月份参加国庆大阅兵安保任务,并荣立个人三等功……这些经历,都为他的成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让他能更有担当更负责任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与职责。

“我相信中国有能力、有力量度过这次难关,我在努力把我的信心传递给广大村民,鼓励大家科学防疫,积极配合,共同打赢这场防控疫情阻击战!”杜志辉面对这场战“疫”信心十足,眼里充满坚定:“医护人员在前线战斗,我们为他们做好后方保障,一定会等到冰雪消融的那天,蓝色重新出现在天空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战“疫”防控人员郭润奎外传

“哪条法律规定让你这么严格防控了?我是**的工作人员,就没见过你这么严格的人,哼!惹急了我去你们领导那儿告状去!”一位自称某单位的工作人员不配合防控措施,正在那儿耀武扬威,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儿”。

“疫情面前,不容疏忽,希望您能够多些理解,不管您是哪里的,都要按我们的管控措施执行!”退役*人郭润奎是白海子镇幸福家园片区疫情防控的负责人,面对小区出入人员的不配合,郭润奎总是坚守原则,风雨不惧。

果不其然,这位某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是向镇里的领导反映了这件事,领导们也非常支持他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仅没有批评,还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村民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类似这样的“麻烦事”还有很多,多的甚至记不过来。其实他自己也知道,防控这工作,说的重了惹人嫌,说的轻了没人听,可就是这样难处理,他还是从疫情防控开始坚持到结束,期间主动要求夜班值守,难的累的我先来,共克时艰,退役*人的本色不变。就这样,一个月的值守下来,他所管辖的小区没有出现一起失控事件。

滴水石穿,细雨润物,郭润奎的真诚与坚守打动了小区的每一位居民,他们从不愿配合到主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这些变化都让郭润奎感动于心,付出就会有收获,他收获的不仅仅是防控工作取得的一个个捷报,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暖与信任。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只是郭润奎光辉历程的闪光点之一,8年从事财*“一卡通”工作到年担任镇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再到年加入精准扶贫工作队伍中,又兼任精准扶贫工作站站长。这一路走来,每个工作他都全力以赴、不敢懈怠,由于工作任务重,再加上长期加班熬夜,郭润奎的心脏出现了问题,曾经两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出于对他身体健康的考虑,年6月,从扶贫工作战线上退居二线的他兼任镇里的退役*人服务站副站长一职,本来想让他不要太过劳累,可是疫情汹汹来袭,他就又“坐不住了”,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在寒风中为了村民的安全尽职尽责做好每件事情。

在部队,他是优秀士兵;在工作岗位上,他是优秀共产党员。他做工作总是任劳任怨,从没有刻意在自己身上镀金,可是恰恰是他的埋头苦干、不争不强,愈发让他的人生铺满了金色。

今天,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基本性胜利,功劳簿上少不得这些默默付出的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水平才能有质量、有保障,此刻,最真诚的赞扬让我们送给那些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平凡人,是他们心手相牵为我们绘就出最美好的明天。

驻村书记杨俊平

哈伊尔村位于集宁区白海子镇东北部,距集宁区15公里,紧邻乌兰察布市机场、国道、二广高速,是交通要塞。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承载着集宁地区革命史的哈伊尔村党支部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党支部成为疫情防控的战斗堡垒,党旗成为引领村民战胜疫情的主心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杨俊平,更是冲锋在前,为村民筑起一道抗“疫”的堡垒。

自从成为驻村书记以来,杨俊平已经有好几年未能陪在父母身边过年。他的父亲今年86岁,患脑梗多年,母亲84岁,患有脑震荡后遗症,作为儿子,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一直令他心存内疚。今年大年三十,杨书记和爱人、孩子终于能回老家陪父母过年。然而,正月初一开始,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峻,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吃紧,开始封城、封路。正月初四,接到上级通知,要求驻村干部尽快返回,投入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就在此时,杨俊平的母亲还病在炕上,此时的他思绪万千,但纵有万般不舍与牵挂,杨俊平还是第一时间赶回村里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我是党员,也是驻村第一书记,疫情防控,我责无旁贷。岗位,就是我的战位。”这是杨俊平临别时对父母说的话。

回到工作岗位后,杨俊平与村支委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全面落实各项防控工作任务。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控应急预案,组建成立防控尖刀战斗,按村划分四个防控工作责任网格区,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同时,全面深入到防疫一线,入户、收集摸排、广泛深入宣传有关防控新型冠状病*的*策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村民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为了保证防控工作顺利进行,杨俊平在回村第二天,就抓紧联系工作队的弟兄们大早到镇里拉帐篷,准备搭建疫情防控卡口。由于镇里北面几个村都比较偏,离镇*府较远,他们就一块把其他几个村的帐篷全拉上又送到兄弟村。返回哈伊尔村已是将近上午10点多,放下帐篷就开始搭建,一干就是一个下午,临近晚上卡口布置齐备后,大家实在是又累又饿,回城的道路又封闭,就在此时,杨俊平发现自己车里还有1桶方便面,大家在欣喜若狂之余又很无奈,4个人一桶面。这该怎么分。这时杨俊平站起来说:“弟兄们,烧水,泡面”。就这样,4个人共同分享了这1桶方便面,虽然汤多面少,饥肠辘辘,但杨书记说这是他吃过最香的一碗面,在这个特殊时期,终身难忘!

面对每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的超负荷工作量,杨俊平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他说:“我是农民的孩子,从小在农村长大,这点苦和累算不得什么。”疫情防控期间,杨俊平有一段时间左腿抽筋、左脚后跟疼痛难忍,但一想到家人的期盼和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顿时就振作起来,咬紧牙关坚守岗位。他自己身体不适的时候从来都是硬扛着,但是村民一有问题,他比谁都着急。疫情期间,村民进城不便,有一个老大爷患眼病,但周边药店都关着,这令杨俊平很是着急,经过多处询问,第二天从一个驻村干部的亲戚家找到了这种眼药水,为大爷解决了燃眉之急。此时,杨俊平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

在村民和同事眼中,杨俊平是一个好书记,好同事,但在家人眼中,他并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提起家人,杨俊平语气里充满着愧疚,“我的家人近年来已习惯我的驻村工作,可以说是这些年一直都是聚少离多,父母亲、妻子、孩子也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他们也是我这几年来能够专心驻村去做一些事情的坚强支柱,但这次到一线投入防控工作,妻子和孩子的思想上还是比较矛盾的,也确实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刻,更多的原因还是母亲病重需要照顾之际,他们都很担心我,妻子和孩子经常用视频和我联系,嘱咐我要带好口罩、少和陌生人说话,回去吃饭勤洗手等。我女儿今年中考,作为父亲我时常想到的就是孩子一个人写作业的模样,感觉女儿懂事了、长大了!前段时间,我的侄子在打电话中不小心说漏话,得知我86岁的父亲出门不慎摔倒,腰椎扭伤,母亲不让家人告诉我,怕我分心,隐瞒了我半个多月。”说到这里,他的声音不禁有些哽咽,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之际,父母病重、妻子孩子不舍,但杨俊平深知“国大家大、国强家强”这个道理。所以,为了“大家”,他甘愿舍弃自己的“小家”。

“国难当前,我是党员,也是驻村第一书记,哈伊尔村就是我的家,村民就是我的家人,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这是杨俊平对全村人最庄严的承诺!

王强的21天

正月初四上午,王强正在家中看“新闻联播”播出武汉疫情,突然接到单位武装部负责人的电话说,单位要成立机动班参加疫情防控,直接到社区分配任务。11点多王强到了泰安社区分完任务,在组织的安排下他被分配到了泰安社区管辖的幸福家园小区,常住户有户人,具体负责小区疫情防控。在小区防控了21天后,因为要完成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所以王强被抽调回单位继续完成脱贫攻坚工作,21天给王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最初几天,王强的工作就是在早晨7点到晚上10点这个时段对外来人员进行摸排核查,对本小区居民实行体温量测为隔离人员送物资等等。在疫情防控一线,王强及同事与社区网格长、物业保安、卫生院工作人员一同组成疫情防控小组,由于工作强度太大,社区同志为王强调整了值守时间,从早晨7点到下午3点,下班以后王强还要回单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帮忙等到下班和同事们一起回家。

每天早晨天不亮王强就来到了工作岗位,中午急匆匆吃个泡面,就又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单位领导看着他们的辛苦,把单位食堂运行起来,王强他们吃着热饭工作更加有了动力。

开始有些居民不理解是可以理解的,王强都会很耐心的做工作,居民也感觉到王强他们辛苦的工作,实际是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所以由最初的不理解到渐渐的和工作人员成为朋友,甚至一些好心居民看到王强早出晚归的辛苦,就送来牛奶等物品,没等王强和同事说一声谢谢,好心居民就转身离开了。

非典期间王强是一名学生,当时很懵懂,不觉得非典有多严重,但是现在王强已工作,感觉自己应该为这次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自己没有医生、护士那样大的贡献,但是王强觉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保护好小区居民安全就是自己最大的贡献。

家里人非常支持王强的工作,尤其是他的未婚妻,年前他们计划三月一日结婚,但是由于受疫情影响,王强对未婚妻说:“我们把婚期往后推一推吧,疫情当前我必须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当中,等疫情结束了,我们再举行婚礼。”未婚妻非常理解,还鼓励王强要好好工作,不要因为婚礼的事影响到工作,等疫情过后好好的举办一场婚礼。

王强也心系家人,他常对家人说:疫情期间不要出门,这是对其他人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由于工作繁忙,王强很少陪伴家人,他心里有一个愿望:战疫结束的那一天,就想好好的在家里呆一天陪陪家人,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等自己结婚了,领着媳妇出去旅游一圈,放松一下。

王强最想感谢的还有自己的同事们和泰安社区及小区包联单位市场监管局,是他们给防疫工作人员提供了后勤保障,在这里王强想对他们表达发自内心的谢谢!

在这个特殊时期,下班回家后王强会打开学习强国、抖音等手机APP看一些节目来放松一下心情、获取疫情新闻,看到现在我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各项工作井井有条,都觉得我们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时刻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疫记忆记战斗在白海子防疫一线的奉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