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即将来临,劈里啪啦的爆竹、五彩缤纷的烟花,给人们带来了浓浓的年味和喜庆气氛,但被炸伤或烧伤的事例也不少见。为了增强幼儿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意识,幼儿园于元月6日下午开展了“远离烟花爆竹”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来引导幼儿明白逢年过节放烟花爆竹是我们的习俗,但却给我们留下非常严重的污染隐患。帮助幼儿了解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常识和烟花爆竹燃放时的注意事项等。
通过安全教育活动,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了燃放烟花爆竹的危险性,并对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注意的事项有了初浅的了解,知道了燃放烟花爆竹造成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增强了安全保护意识,也懂得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希望能通过教育,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让我们的孩子安全过好假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向孩子们发出倡议,希望孩子们向父母、亲戚宣传尽量少放烟花爆竹以及燃放烟花爆竹的危险性与相关安全知识,使环保和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知识走进每一个家庭。
春节里,妈妈最担心的恐怕是砰砰啪啪的爆竹声,如果能念咒语,妈妈们巴不得世界立刻安静下来,以免吓到亲爱的宝贝。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惊慌。
首先,宝宝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有的妈妈除夕夜紧张兮兮,听见爆竹声就跳起来盯着宝宝看,宝宝却睡的非常香甜,毫无察觉。这是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并非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妈妈的肠鸣声、心跳声、外界的嘈杂声,宝宝早就习惯了。
其次,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听力发育并不是太好,对远处的爆竹声也不是非常敏感。
最后,短期的噪音不会对宝宝听力造成太大的影响,也就是说鞭炮声不太可能造成听力损害。只需注意保证孩子不受惊吓即可。如果孩子受到的惊吓不严重,可以轻拍他,加以安抚。如果惊吓严重,比如哭闹不止、甚至吐奶,那就需要求助于医生了。
如果妈妈们看了以上的文字,还是非常非常的担心,那么为了解除您的心头大患,摇篮小编特撰此文,保护宝宝和妈妈度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
儿童放鞭炮,远离井盖通常来说,城市下水道的大量有机物代谢,会产生甲烷(沼气)、硫化氢、氨气等可燃性气体,这些气体在遇到明火和空气时,极易发生燃烧和爆炸。长期废弃密封的井体,爆炸的威力会更大。而在农村,长期废弃的井体里不仅仅是下水道,还有粪池、沼气池等,一旦遇到明火,爆炸的威力不亚于一颗炮弹。所以当点燃的爆竹落进井体后,井下积聚的可燃性气体会瞬间发生爆炸,其巨大的冲击力会带来人们意想不到的伤害。
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第一,什么是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后会发生什么危险。必要的时候找相关视频和孩子一起观看学习。第二,不要单独让孩子放鞭炮,一会儿都不行。尽可能不让孩子自己放。告诉孩子:鞭炮不是玩具,是具有一定危险的游戏。第三,社区和街道应该设置安全警示,比如禁止在井盖周围放鞭炮、禁止往井盖里丢鞭炮、禁止捡拾哑炮、禁止手拿摔炮燃放、禁止往人堆里扔鞭炮、禁止购买无照商贩的鞭炮等。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燃放烟花爆竹。鞭炮要现放现买,不留存,更不要在车后、阳台上存放。
所有正规烟花爆竹外包装皆贴有防伪标志,揭开后里面有查询密码。
私车后备厢携带烟花爆竹皆属违法
家庭存储烟花爆竹不得超过1箱
未满14岁未成年人需有成年人陪同燃放
所有区县都设有涉及非法买卖、储运的举报电话。市民可以匿名举报
十四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燃放烟花爆竹的应当由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陪同看护
不得在建筑物内、屋顶、阳台燃放或者向外抛掷烟花爆竹
不得向人群、车辆、建筑物抛掷点燃的烟花爆竹
医疗机构、幼儿园、敬老院周边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
保持清醒头脑,严禁酒后燃放
点烟花用香支,不要用明火点燃
春节期间,儿童燃放烟花爆竹应该如何注意安全?2
6方法/步骤
儿童最好在大人的陪伴下燃放。
燃放的地点应远离火源,远离建筑物,远离有不安全的物品如石块、玻璃碎片的地方,千万不要再屋内和人员密集的地方燃放。
燃放时千万不要用手拿着放,最好放在地方或用竹竿挂着,点燃后立即往后撤。
END
注意事项: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空气污染,最好不要燃放!安全教育:安全燃放烟花爆竹注意事项
1.千万不要将烟花装在口袋里,烟花燃放时一定要在室外,四周干净、空旷,没有可燃物,不能在室内或者建筑物里面燃放,最好手边准备些水;
2.大风会影响燃放效果,同时也会带来火灾隐患,因此不要在大风天燃放烟花爆竹;
3.小型烟花燃放时观众要远离10米,大型烟花燃放时观众要远离~米;
4.将烟花储存在密封的箱子里,最好锁上,放在干燥及小孩和宠物够不到的地方;
5.酒精和烟花不可以混放;
6.一次不能同时点燃2支以上的烟花;
7.不准自己制作烟花或者在制作好的烟花里面添加任何配料;
8.点燃烟花时,要用香支点燃,不要用明火点燃;
9.烟花点燃后,如果没有反应,千万不要急于上去查看;
10.烟花燃放20~30分钟后,要戴上手套用铁夹将烟花空筒和残渣清理掉。
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
我国是烟花爆竹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作为喜庆的消费品,烟花爆竹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一直是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的高发领域。因此,在燃放各类烟花爆竹时,必须严格遵循各项规则安全操作。在燃放过程中,一旦遇到突发事故,应尽快采取得当措施正确施救。小孩应在大人的监护下燃放烟花,家长告知,放鞭炮的危害,教育小孩不要在屋内和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以免火花飞溅到易燃物上引起火灾,并阻止他们燃放危险性较大、药量较大的烟花爆竹品种,严禁取出烟花爆竹内的火药做其他玩具。
存在炸伤隐患
鞭炮爆炸时会产生巨大能量,爆心压力温度急剧升高,形成高温高压冲击波是造成人体被鞭炮炸伤的主要原因。冲击波携带周围介质,如土、石、煤等颗粒向四周传播,造成机械伤和异物伤、热灼伤等;火药产生化学伤,引起感染发炎。
应对方法:选购安全合格的烟花爆竹。6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接触烟花爆竹。不要随意拿在手中燃放,观看烟花燃放也要保持安全距离。遇有熄火、哑炮,要耐心等待,千万不要趴下查看,更不要试图重新燃放。不要在人群中燃放,燃放时切忌把爆竹放在玻璃瓶、易拉罐中或埋在沙石堆里燃放。严禁从上空往下投掷,升空类的烟花爆竹不准横放。可以准备好护目镜、安全帽、手套、牛仔裤、手电、点火香、水等
在燃放烟花时,不仅产生硫化钾、二氧化碳、氮气等有害气体,还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碳粒等颗粒烟尘,损害人的呼吸道,诱发或加重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应对方法:带孩子观赏烟花爆竹的时候,应该选择安全的地带观看。让宝宝站在上风口的地带观看,这样宝宝就不会吸入污浊的空气了。
损害听觉器官
爆震性耳聋是由于骤然发生的强烈爆震或强噪声的气浪冲击听觉器官,造成急性严重外伤。受震后当即感觉双耳失听、剧烈耳鸣、耳痛等症状,造成鼓膜破裂、中耳听骨破坏、内耳组织损坏出血,可伴有眩晕、呕吐等脑震荡症状。
应对方法:在燃放鞭炮爆竹10米外的范围,可以减少鞭炮造成的脉冲声对耳朵的伤害。使用双手、棉球、耳塞对耳朵进行保护,在爆震时做张口或吞咽的动作。如果一旦受到烟花爆竹噪声影响后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头痛和眩晕等医院就诊,及时得到治疗,部分患者还是可以康复。
宝宝易受惊吓
燃放烟花爆竹时所产生的巨大声响是一种严重的噪声污染,对人的心理生理活动有很大影响,使人急躁、易怒,还会影响睡眠、造成疲倦等,还会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尤其对老人和婴幼儿影响更大。
应对方法:宝宝睡着的时候:可以播放催眠曲,孩子深度睡眠时候不会听到剧烈的鞭炮声;用棉花、耳套保护孩子耳朵,注意不要塞的太紧太严实。用宝宝的小被褥搭成一个拱形,让宝宝头部置于“防空洞”里,也可以有一定的隔音作用。宝宝醒着的时候:宝宝醒着的时候,用愉快的语气跟宝宝讲什么是鞭炮,慢慢宝宝了解之后,就不会太害怕了。在室内的时候,可以关闭门窗,在家中播放孩子喜欢的音乐,用孩子熟悉的声音压住鞭炮的声音,以保证孩子能够比较轻松。妈妈也可以抱着孩子,让他听到妈妈的心跳,嗅到妈妈熟悉的体香可以让宝宝有充分的安全感。在户外的时候,不要带宝宝离燃放爆竹的地方太近,并提前告知宝宝,用围巾或厚一点的帽子盖子宝宝的耳朵,然后尽快离开。
易引发火灾隐患
鞭炮在爆炸时,外面的纸壳被炸得粉碎,带火的纸屑和焰火往往随风飘落,因此,放鞭炮时要注意周围的环境。据统计,近年因烟花爆竹燃放不当造成的火灾呈上升趋势,仅去年春节期间,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就占火灾总数的40.9%。
应对方法:节日期间不要随意燃放烟花爆竹,应在指定地点燃放。燃放烟花爆竹残片上有火星时,要立即将其熄灭。放鞭炮要远离棉花、木材、稻草垛等可燃物。在庭院内、屋顶平台上燃放烟花爆竹时,应将堆放的可燃物用不燃物质遮盖起来。5级以上大风天气千万不要燃放烟花爆竹。要将烟花爆竹放在没有热源、火源、电源和防止老鼠啃咬的地方。禁止携带烟花爆竹乘坐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还要教育儿童,不要在室内或火炉内燃放鞭炮。节假日离家外出一定要关好门窗,防止烟花爆竹飞进屋内引起火灾。
加重空气污染
燃放烟花最集中的时段,空气中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会直线攀升,意味着在烟花燃放的作用下,空气环境质量能在一个小时内就达到了中度污染。因为,烟花爆竹在燃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碳粒等颗粒物,这些都是PM2.5(可入肺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大量集中燃放烟花爆竹,也会导致PM2.5的浓度也超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