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心理异常症状之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
TUhjnbcbe - 2021/7/29 23:03:00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04/4572206.html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No.

哇哇,终于到篇了!

给自己点个赞!

在整理的过程中,自己也温习了基础知识!也希望喜欢和学习心理学的同学们喜欢呀!

看起来确实很枯燥,但是当你真正进入行业,或者每天细嚼慢咽,再思考思考,消化消化,很多收获的!

注意障碍

注意,即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指向某一事物。

注意分为两种: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

被动注意是没有自觉的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地、自然地注意;

主动注意是自觉地、有预定目的的,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须做一定的努力。

被动注意的对象常不十分清晰和明确,通常所谓的注意是指主动注意而言。

注意障碍其实是非常常见的,比如,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小动作特别多,他自己也知道,但孩子自己没办法改正。”这就是注意障碍的一种。

对“注意”的专业解释以及注意力训练「心理学了28」

注意增强

注意增强有两种,一种是注意指向外在的某些事物,如具有妄想观念的病人,常围绕着一个有系统的妄想过分地注意看他所怀疑的人的一举一动,甚至某些微小细节都保持高度注意和警惕。

另一种是指向病人本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如神经症患者的疑病观念,这些患者常过分地注意自身的健康状态或那些使他忧愁的病态思维内容,其他任何事件都不易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注意的增强,可加强或促进精神症状的发展。

注意减弱

表现为主动注意明显减弱,即注意力不集中,患者不能把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以致注意很容易分散,即使看了很长时间的书,结果仍不知所云,就像没读过一样。

多见于神经衰弱和精神分裂症。

随境转移

表现为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但注意不持久,注意的对象不断转移。如处

于兴奋状态的躁狂症患者,注意力易受周围环境中个田野的新现象所吸引而转移,以致不断改变话题和活动内容,而这种注意力不能持久,外界的偶然变动又会将患者注意力吸引到另一方面去。

急性躁狂时,患者言语的不连贯性,主要由于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思维联想太快所致。

注意迟钝

患者的注意兴奋性的集中困难和缓慢,但是注意的稳定性障碍较小,患者对回答第一个问题完全正确,但对他接连不停地提出第二、第三个问题时,他人回答就显得缓慢,主要是由于注意的兴奋性缓慢和联想过程的缓慢,多见于抑郁症。

注意狭窄

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患者集中于某一事物时,而其他一般易于唤起注意的事物并不引起患者的注意,见于朦胧状态和痴呆。

注意固定

患者的注意稳定性特别增强见于健康人和精神病人,如某些发明家和思想家,固定注意一定的观念,牢固的观念控制了他们整个的意识,特别是这种思考与相当强烈的情绪反应有联系时,抑郁症以及具有顽固妄想观念的患者,将注意总是固定于这些妄想观念上。有强迫观念的患者,也存在这种状态患者觉察到这种注意的集中与固定性而无法转移,故又称之为强制性注意。

结论

其中,注意减弱和注意狭窄最为常见。

注意障碍常由意识障碍伴随而来,任何部位的大脑病变,尤其是广泛的病变,都对注意造成损害,觉醒程度减低,嗜睡状态或觉醒程度过高,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均影响注意力的持续集中,精神分裂症和儿童轻微功能障碍综合征也有注意的缺陷。

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与神经心理功能有密切关系。根据神经生理和生化研究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分、秒之内)短时记忆(几天)和长时记忆(月、年)。

记忆和遗忘是伴随的,遗忘有时间规律和选择性。新近识记的材料遗忘最快,逐渐发展到远事遗忘,曾经引起高度注意的事情较难忘记。

记忆障碍可以按临床表现归类为以下几种

1.记忆减弱

记忆过程全面的功能减退最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患者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2.遗忘

(1)顺行性遗忘凡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的称为顺行性遗忘症。患者对于一个新的感觉性信息虽能作出合适的反应,但只限于该刺激出现时,一旦该刺激物消失,患者在数秒钟就失去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所以患者易忘近事,而远的记忆仍存在。本症多见于慢性酒精中*者。

(2)逆行性遗忘正常脑功能发生障碍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的记忆均已丧失的,称为逆行性遗忘症;患者不能回忆起紧接着本症发生前一段时间的经历。一些非特异性脑疾患(脑震荡、电击等)和麻醉均可引起本症。

(3)心因性遗忘心因性遗忘具有选择性遗忘的特点,即所遗忘的事情选择性地限于痛苦经历或可能引起心理痛苦的事情。多在重大心理应激后发生,可见于急性应激障碍。

3.错构

指患者在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时,对地点尤其是时间的记忆出现错误或混淆,如将此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回忆成在另外时间里发生的。

4.虚构

指患者对某段亲身经历发生遗忘而用完全虚构的故事来填补和代替之,随之坚信。有些患者所谈内容大部分为既往记忆的残余,在提问者的诱导下串联在一起丰富生动又显得荒诞不经,但转瞬即忘,临床上称为虚谈症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患者和慢性酒中*性精神病。

5.潜隐记忆

又称歪曲记忆。患者将别人的经历或者自己曾经的所见所闻回忆成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将本人的真实经历回忆成自己所见所闻的别人经历。

智能障碍

智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一般知识的保持和计算力等。

总之,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临床上将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量大部分。

精神发育迟滞

是一组以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显著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多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起病。一项针对全国8省市0~14岁精神发育迟滞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病率1.2%,其中城市约0.70%,农村约1.41%。

精神发育迟滞鉴别诊断

1.暂时性发育迟缓:各种心理或躯体因素能对儿童心理发育(包括智力)造成影响,使儿童的智力发育延迟,当去除或纠正这些病因以后,智力发育速度在短期内加速,赶上同龄儿童的智力水平,据此可与精神发育迟滞鉴别。2.精神分裂症:儿童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可导致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受到影响。但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智能正常。存在明确的精神病性症状及疾病演变过程,可与精神发育迟滞相鉴别。

痴呆

是指慢性获得性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

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它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痴呆的发生多缓慢隐匿。

记忆减退是主要的核心症状。

早期出现近记忆障碍,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明显减退,严重者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远记忆也受损。思维缓慢、贫乏,对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越来越差,注意力日渐受损,可出现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障碍,有时出现不能写字,不能识别人物。

痴呆的另一个早期症状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下降。

其抽象思维、概括、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进行性减退。

记忆和判断的受损可出现定障碍,患者丧失时间、地点、人物甚至自身的辨认能力。

故常昼夜不分,不识归途或无目的漫游。

情绪方面,患者早期可出现情绪不稳,在疾病演进中逐渐变性淡漠及迟钝。

有时情感失去控制能力,变得浮浅而多变。

表现焦虑不安,抑郁消极,或无动于衷,或勃然大怒,易哭易笑,不能自制。

部分患者可首先出现人格改变。

通常表现兴趣减少、主动性差、社会性退缩,但亦可表现为脱抑制行为,如冲动、幼稚行为等。

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对自己熟悉的工作不能完成。

晚期生活不能自理,运动功能逐渐丧失,甚至穿衣、洗澡、进食以及大小便均需他人协助。甚至出现躁狂,幻觉等。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No.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异常症状之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