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这本小说,感觉还是很受震撼,小说中的主人公的经历让我明白了觉醒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也让我明白,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能够正常接受学校教育。这本小说的英文名字叫《Educated》教育,女主人公也是靠着教育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我买的纸书
很难想象这个女孩出生的环境多么糟糕,她有一个很偏执的父亲、一个不相信学校的父亲,他父亲始终觉得*府在欺骗他们,所以家里的孩子好几个都没有出生证明,也没有去学校接受教育。孩子们就在山上帮助父亲干活,父亲不断地囤积物资,他是一个极端的宗教主义者,他之所以囤积物资是怕世界末日来了,他们可以应付这一天的到来。
而且最可怕的是,家里没有人反抗父亲霸权式的统治,父亲不让孩子们去读书,不让他们自学,泰勒是塔拉的哥哥,他离开了家,去念大学,也是这个哥哥在塔拉外出求学的过程中给了她很多帮助和支持。
父亲不让她穿短裙子,家里还有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哥哥肖恩,塔拉不敢承认哥哥其实对她并不好,总是打她,母亲又常常作为父亲的帮凶,懦弱的母亲让塔拉的出走变得更加困难。在这家里只有绝对的服从,只有对父亲权力的顶礼膜拜,尊重和平等是不存在的,甚至他们对别人的死活也是很冷漠的一种旁观。医院,就算出了车祸,医院,所以母亲得了脑震荡他们也不知道,医院,所有伤害都在家里处理。这个家里有的是一次又一次受伤还有一次又一次暴力,他们麻木地活着。
索性她也想去读书,最后她先去读了大学,父亲为难她,不给她交学费,甚至在她寒假回家的时候驱赶她,无奈的她只能再次帮助父亲干活赚钱。
后来她读书越来越好,其实她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一直在熬夜准备考试,一直在不停地写作业,对于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人来说,都不知道有考试参考书的存在,没有听过“黑人”,也不知道美国“奴隶运动”,但是就是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害怕失去上大学机会的恐惧,她支撑下来了。
但是母亲和父亲一直不喜欢她读书,她后来都精神崩溃,她宁愿家人支持她,也不要读书,也不要成绩,她觉得是学习这件事让他们的亲情支离破碎。后来她精神崩溃,她一直找不到求学的意义,她想回到巴克峰,想回到那种父亲认同的生活,可是她从大学所学的课程里学会了思考,明白了她要觉醒,也许当初她并不明白,觉醒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最后的觉醒让她意识到,她回不到那个封闭落后愚昧的家了,在家里,母亲还是态度不明确地劝她不要读书了,她的父亲还是觉得她就是一个乡下小姑娘,就该干苦力,她的哥哥肖恩还是会打她,她的父亲还是觉得外面的世界不安全。?
因为得不到家人的认同,她后来崩溃,天天坐在宿舍里看电视剧,把出生以来没看过的剧都看了一遍,她不知道动力在哪里,她不知道这样众叛亲离的追求有什么意义。
她从杨百瀚大学读到了牛津,又从牛津读到了剑桥,后来又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去读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她读了历史学,又读了很多其他专业。一步一步,她读的越来越得心应手。
后来父亲非要跟她断绝关系,她每年回一次巴克峰,但是父亲母亲都不会来见她,她的母亲受父亲意志力的影响,她也拒绝见塔拉。
包括她的姐姐,还有她的姨妈,还有她的姥爷,都和她疏远了。
这就是她付出的代价。
整本书我都觉得这个父亲是一个最该声讨的人物,他的愚昧无知让一家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好几个弟弟都因为安全事故被烧伤,他们还经历了两次车祸,母亲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得了脑震荡,医院。
所以当塔拉去大学的时候,医院,也不敢吃止疼片,用的还是母亲给她寄的药品,那些药品没什么用,可是她不敢吃医生的药。
他们全家的脑子被父亲统治,他们家就是父亲说了算。
作者最终能清醒地觉醒,真是不容易。
尽管她付出了代价,众叛亲离,可是她终于知道了知识的力量,我想从父亲身上就能看到愚昧的破坏力多大,从母亲身上就能看出没有主见的杀伤力多大。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接受教育的权利,好好在文明的世界里遨游,而不是被别人的眼光统治,我们每个人都能觉醒一些。
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选择,可以带我们去我们想去的地方,可以像塔拉那样清醒地反抗哥哥肖恩的暴力,可以远离我们不喜欢的生活环境,还可以让我们变得有力量,让我们的人生有追求,懂得尊重的意义,懂得反抗的价值,懂得我们可以做我们自己,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夏洛克的粉日有所进,无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