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火器性或火器性致伤物造成头皮(瓣)、颅骨、硬脑膜同时破裂,脑脊液流出,脑组织与外界相通的创伤统称为开放性颅脑损伤。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相比,除损伤原因和机制不同外,诊断和治疗也有特点。
一
非火器性开放性颅脑损伤
致病原因和机制
致伤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锐器,如刀、斧、钉、锥、针等;另一类为钝器,如铁棍、石块、木棒等。锐器前端尖锐锋利,容易切开或穿透头皮、颅骨和脑膜,进入脑组织。伤道较整齐光滑,损伤主要限于局部,对周围影响很小。钝器的致伤机制可因致伤物的种类而不同,如铁棍、木棒等穿入颅内,脑损伤情况类似锐器伤;而石块等击中头部造成的开放伤,其损伤机制则类似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加速伤。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锐器所致的脑损伤局限于着力点,很少引起脑震荡或弥散性损伤,故伤后很少立即出现意识障碍。锐器所致的开放伤与闭合伤相似,除着力点有局部脑损伤外,也伴有脑的弥散性损害,所以多数病人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如合并颅内血肿,也可出现中间清醒(好转)期的意识变化过程。
脑局灶症状
因开放伤的脑局部损伤比较严重,故脑局灶症状较多见,如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偏盲等。
生命体征改变
锐器所致的局限性开放伤,生命体征多无明显变化。但如直接伤及脑干、下丘脑部等重要结构,或钝器引起广泛脑损伤时,生命体征可有明显改变。另外,头部开放伤口大量失血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征象。
脑脊液、脑组织外溢
有些开放性脑损伤病人的伤口处可见脑脊液和(或)脑组织外溢。
诊断
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头部有伤口,可见到脑脊液和(或)脑组织外溢,诊断不难。但要了解颅内损伤情况及有无继发血肿、异物存留等,还需依靠辅助检查。
CT检查可以确定脑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及是否继发颅内血肿、脑水肿或脑肿胀,对存留的骨折片或异物作出精确的定位。
治疗和预后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与闭合性颅脑损伤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或脑肿胀等,但也有其特点:
1
防治休克
开放性颅脑损伤因创伤部出血过多而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比较常见。因此,需要迅速控制出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2
插入颅腔致伤物的处理
对插入颅腔的致伤物,不可贸然撼动或拔出,以免引起新的损伤,如突然的颅内大出血。在对致伤物的位置与可能伤及的颅内重要结构(血管等)进行评估并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可在手术中尽量显露致伤物周围重要结构后,将其小心取出。
3
显露脑组织的保护
有时由于创伤和骨折范围较大,破碎脑组织外溢或脑组织经伤口突出较多见。这对缓解急性颅内压增高有利,但也增加了颅感染的机会。急救处理时应注意保护显露的脑组织。
4
消创手术
开放性颅脑损伤应争取在6—8小时内施行清创术,在无明显污染并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早期清创的时限可延长到72小时。术前应仔细检查伤口,仔细阅读CT片,充分了解骨折、碎骨片及异物分布、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等情况。清创由浅入深,逐层进行,彻底清除头发、碎骨片等异物,吸除血肿和破碎的脑组织,彻底止血。硬脑膜应严密缝合,如有困难,可取自体帽状腱膜或颞肌筋修补。术后加强抗感染。
如开放伤累及脑室,术中应尽可能清除脑室中的血块、脑碎屑和异物等。累及静脉窦时,术前需准备充足的血液,以及进行静脉窦修补的器材,才能进行清创。累及鼻旁窦时,清创术中应严密修复硬脑膜,对破损的颅底进行修补与重建。
二
火器性颅脑损伤
火器性颅脑损伤在战时常见,平时亦有发生,发生率仅次于四肢伤,但死亡率居首位。
分类
1、头皮软组织伤
有头皮损伤,颅骨尚完整,少数病人局部脑组织可能有挫伤。
2、非穿透伤
有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硬脑膜尚完整,脑组织多有挫裂伤,甚至形成颅内血肿。
3、穿透伤
有头皮伤和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脑组织损伤较严重,常合并血肿。此类损伤根据损伤发生形式分为三种:
①盲管伤,致伤物由大脑凸面或颜面部射入,停留于颅腔内。一般在入口或伤道近端有许多碎骨片,致伤物位于伤道最远端。有时致伤物穿过颅腔,冲击对侧的颅骨内板后弹回,折转一段距离,停留在脑内,称反跳伤。脑组织的损伤严重。
②贯通伤,致伤物贯通颅腔,有入口和出口,入口脑组织内有许多碎骨片等异物,出口骨缺损较大。由于伤道长,脑的重要结构和脑室常被累及,损伤严重。
③切线伤,致伤物与颅骨和脑呈切线性擦过,脑内无致伤物。颅骨和脑组织呈沟槽状损伤,常有许多碎骨片等异物散在浅部脑组织中。
损伤机制和病理
颅脑火器伤的损伤情况与致伤物的性状、速度、大小密切相关。现代枪弹速度高,弹头尖且圆滑,穿透力强,容易造成贯通伤。弹片不规则,穿透力较弱,容易引起盲管伤。致伤物射入颅腔内,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可分为:
1
管道性损伤
任何致伤物进入颅腔后,均可造成长短不一的一段脑组织损伤道,损伤程度与致伤物种类、速度、大小有关。小弹片、低速子弹等进入颅腔后,脑损伤一般比较局限。但若伤及脑干、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和大血管,则后果严重。脑组织伤道按损伤程度和性质分为三层:①脑破坏区,系伤道的中心部分,脑组织损伤严重,坏死液化的脑碎屑与血凝块混杂在一起,有时经伤口外溢。②脑挫伤区,在破坏区周围,脑组织有点状出血和水肿,不易完全恢复。③脑震荡区,在挫伤区周围,为伤道的外层,肉眼观察无明显变化,伤后短期内可逐渐恢复。
2
膨胀性损伤
高速致伤物进入颅腔内,除造成管道性损伤外,还可因其穿过脑组织瞬间产生的膨胀而造成全脑的弥散性损害。严重时,脑和脑干功能衰竭,病人多在伤后短期内死亡。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低速致伤物(如弹片)造成的脑损伤较局限,伤后立即出现的意识障碍较少。但高速致伤物(如枪弹)容易引起弥漫性脑损伤,伤后意识丧失的发生率较高。如伤后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加重,应考虑颅内血肿形成的可能。
生命体征变化
重型火器性颅脑伤病人,伤后多有生命体征变化,伤及脑干生命中枢者,可迅即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伤后立即出现呼吸深慢、脉缓有力、血压升高等,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提示有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水肿。
瞳孔改变
伤后逐步出现的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的小脑幕切迹疝的征象时,应考虑颅内血肿形成。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提示脑干受累严重,已处濒危阶段。
脑局灶症状
伤后立即出现的肢体瘫痪,是皮质运动区或其传导束直接损伤的结果。如出现瘫痪程度加重,多表示有伤道内血肿形成。顶部切线或穿透伤,损伤矢状窦及其附近运动区,可引起截瘫、三肢瘫或四肢瘫。
诊断
火器性颅脑损伤的检查、诊断与其他颅脑损伤类似,需特别强调头面部伤口和合并伤的检查。射入口虽小,病人伤后甚至可行走,但仍可能是颅脑穿透伤;伤口有脑脊液或脑组织碎屑外溢者,即可确诊为穿透伤,既有入口,又有出口,即为贯通伤。
颅脑火器伤病人应常规行CT检查,以了解伤道,脑挫裂伤部位和范围,颅骨骨折情况,明确异物的种类、数目、大小和位置,以及有无颅内血肿、脑脓肿等。如金属异物滞留在颅内,则要禁止行头部MRI检查。
治疗
1
急救
火器性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应尽力抢救。危重病在现场、转送途中或急诊入院时,应同时实施紧急救治:①包扎伤口,减少出血,有脑膨出时,注意保护;②昏迷病人应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鼻、气管内的血液、呕吐物或分泌物,必要时作气管插管,以确保呼吸道通畅。③对休克病人,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迅速查明引起休克的原因(头部伤口失血过多、胸腹脏器损伤、肢体骨折等),并作相应处理。
2
早期清创
目的是将污染、出血、内有破碎脑组织和异物的开放性损伤,变成洁净、无活动性出血、无异物的闭合性损伤。早期清创应力争在伤后数小时到24小时内进行,在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也可延长到48小时或72小时。清创的基本原则是彻底,手术方法与非火器性开放伤相似。头发、碎骨片、泥沙、帽子碎片、碎化脑组织和血肿应彻底清除,在不增加脑损伤的情况下,摘除或用磁性导针吸出伤道内或其附近的金属异物。清创结束后,严密修复硬脑膜和缝合伤口。术后加强抗感染和抗癫痫治疗。
3
其他治疗
与闭合性颅脑损伤相同。
摘自《外科学》(第九版),主编:陈孝平、汪建平,“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其它临床症状
?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概述)
?脑损伤
?脑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