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父母都有这样的时刻,控制不住瞬间内心的怒火,举起手来想要把不听话的孩子暴打一顿。
这样的惩罚是让孩子清楚错误的严重,可你知道么?很多时候我们一时的冲动可能就伤害到了我们最亲近的人。
南派中学的老师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的内心:“父母的手是用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
打或者不打孩子,不是绝对的,但作为家长一定要清楚孩子在什么年纪,可以打,什么时候万万不可动手。
1.三岁以内的孩子不能打
孩子三岁以前是最爱哭闹的年纪,如果大人没有足够的耐心,很可能就忍不住为了一时的安静与休息,想要出手打孩子。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3岁前孩子还在身体和心智关键的发展期,他们的心智不成熟,也没有明确的规则意识。主要的需求主要就是满足生理上的渴望,包括日常活动中吃、喝、拉、撒的条件反射,很多都是无意识的动作。
如果这个时候选择打孩子,不仅对孩子没有警示作用,还会让孩子对于自我产生疑问,甚至可能会引发耻辱的感觉。这是在心理上的影响,最最关键的是,3岁的孩子有几个能承受得住大人有力的巴掌。不用说还很脆弱的关节,即便下手很轻都可能对孩子的皮肤造成伤害,尤其家长不分轻重打到关键部位,比如说脖颈和头部,可能引发孩子脑震荡。
那这个时期该怎么做?
我们认为孩子无理取闹,其实是没有清楚了解到他的需求,所以先耐心去试探他的想法,如果孩子一直不停哭闹,我们可以采取冷处理。慢慢他会明白,自己这种方法不管用。
不要以为这个时期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一个眼色或表情,都在他们的观察之下。你把愤怒表现在脸上,他们肯定就会看出来。
2.六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这个时期是孩子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不管是自我意思还是对周围人关系的判断,都会在此逐渐形成渐渐清晰。而自尊心就是自我意识最明显的表现。
这个时期,如果不去给孩子肯定和支持,反而对他们拳脚相加。非常容易伤到孩子的自尊心,而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形成长时间的心理阴影,发展处孱弱自卑,自我认知低下的性格。
哈佛大学一项测试表示,孩子在一岁成长到七岁的期间,创造力会下降50%之多。因为这期间,每个孩子会遭受平均两万次的伤害。其中最多的方面来自双亲。
所以,父母尽管怒不可遏,也不能在孩子六岁后动手,这期间的暴力教育会极大伤害他的创造想象力。
那这个阶段爸妈们该如何应对呢?
因为孩子在这个年龄已经可以表达内心所想,给他解释的机会弄清楚为什么他会这样做,一定要明确的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一味责备孩子。让孩子明确错误的严重程度,也能感到我们对他的尊重。
3.青春期的孩子不能打
很多家长最头疼的时期,想必就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了。很多家长对不管什么都和自己作对的孩子不知所措。而最简单也最懒惰的教育方式就成为了打骂孩子。
可相信所有这么做的家长也发现了,自己的打骂一点都不起作用。因为青春期的孩子越是想控制,他就越想摆脱。叛逆是他们的座右铭,这不是他们的本意,而是因为此时期的他们受荷尔蒙激素的控制。
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烦恼?
其实与其想找出孩子的问题不如从自身着手,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坦然接受自己无法掌控的事实。并尝试与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积极沟通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给他一点空间,不要干涉过多。
打孩子最忌讳的除了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还有一点极为重要,就是比起打骂,我们有更多的方法、更多的机会,去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和尊重,不至于让每次教育都变成打骂的回忆。